抟壁思少徐,孤亭恰逄此。
忽见桃始华,辄以名亭子。
骋望(chěng wàng)的意思:形容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端倪(duān ní)的意思:指事物的蛛丝马迹或迹象。
方来(fāng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到目前为止。
孤亭(gū tíng)的意思:形容孤单独立,无人相伴的景象或境地。
栖神(qī shén)的意思:指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场所中安居、栖息,形容人适应环境并获得乐趣。
亭子(tíng zi)的意思:指亭子的形象,比喻人的性格、才能、学问等方面有独特之处。
无可(wú kě)的意思:表示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议拟(yì nǐ)的意思:商议、商量
踪迹(zōng jì)的意思:指追踪的痕迹或线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云居寺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句“抟壁思少徐,孤亭恰逄此”,开篇便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诗人仿佛在攀登高耸的山壁,思绪渐渐变得悠长,最终与一座孤独的亭子相遇。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空间上的相遇,更暗示了心灵上的共鸣与契合。
接着,“骋望无端倪,栖神冥议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层面的探索。诗人展开广阔的视野,试图捕捉那些难以言喻的景象,同时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深邃的思考之中。这里的“无端倪”和“冥议拟”分别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内心深处问题的深刻反思。
“春从何方来,踪迹无可指”则将视角转向季节的变化,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哲理的问题:春天是从哪里来的?它的踪迹又在哪里?这个问题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追问,也是对生命起源和时间流转的哲学思考。
最后,“忽见桃始华,辄以名亭子”以桃花盛开的景象作为回应,巧妙地解答了前文提出的问题。桃花的绽放不仅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也成为了命名亭子的理由。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还寓意着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和谐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探索。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一同领略自然之美,思考生命之谜。
曲逆汉功臣,少年尝窘厄。
巷馆虽席门,轩车尽嘉客。
事魏言不从,说楚谋无获。
来归隆准公,罄伸图霸策。
绛灌竞生妒,谗非相见迫。
封金欲拂衣,将举鸾皇翮。
豁达英主心,信遇终无隔。
小节不掩名,勋庸自辉赫。
三年不见远江梅,长到梅时把酒杯。
似共故人千里别,空思近腊数枝开。
心随晓月经乡渚,梦与春云傍钓台。
金蕊琼花风雪景,凭谁图画入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