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
首句“豆花雨过晚生凉”,以豆花为背景,细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豆花在这里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主人公心境的转变,从温暖到寒冷,从喜悦到哀愁。
次句“林馆孤眠怯夜长”,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主人公独自一人在林馆中休息,面对漫长而寂静的夜晚,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这里的“怯”字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孤独的畏惧,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第三句“自是愁多不成寐”,直接点明了主人公无法入眠的原因——内心的愁绪。愁绪不仅影响了睡眠,也反映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状态,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担忧,或者是对某种失去的怀念。
最后一句“非缘金井有啼螀”,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愁绪并非由外界声音引起,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金井中的啼螀(蝉)在这里成为愁绪的象征,它们的鸣叫虽然常见,却能触动人心,引发更深的情感共鸣。这句话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是内在的、深刻的,与外界环境无关,而是由其内心世界所驱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面对孤独和愁绪时的内心世界,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登洪崖
卑居不见秋,登高自谁始?
清狂未免俗,谨厚亦复尔。
山光故相迎,百步翠可倚。
屈指数胜游,兹山居食指。
高绝让龙门,平敞亦专美。
群山渺波鳞,天开见洪水。
列岳真情尘,遐瞰小千里。
却恐行路人,视予旋磨蚁。
解衣林表坐,烂摘蒲萄紫。
甘浆来逡巡,毛骨脱泥滓。
胜境得真赏,泉石迥如洗。
况有幽栖人,嗒然空隐几。
相对已忘言,一笑云林喜。
回首暮烟深,高歌望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