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代 梦 得 吟 唐 /白 居 易 后 来 变 化 三 分 贵 ,同 辈 凋 零 太 半 无 。世 上 争 先 从 尽 汝 ,人 间 斗 在 不 如 吾 。竿 头 已 到 应 难 久 ,局 势 虽 迟 未 必 输 。不 见 山 苗 与 林 叶 ,迎 春 先 绿 亦 先 枯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化(bi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多种多样。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凋零(diāo líng)的意思:指花草枯萎,或形容事物逐渐衰败、消失。
竿头(g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前端或顶端。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局势(jú shì)的意思:指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的形势、情况或态势。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三分(sān fēn)的意思:指将事物或情况分为三个部分,表示平分或分配。
山苗(shān miáo)的意思:指山中的幼苗,比喻刚刚开始发展或者刚刚形成的事物。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同辈(tóng bèi)的意思:同辈指同一辈分、同一年龄或同一级别的人。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迎春(yíng chūn)的意思:迎接春天的到来,表示迎接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争先(zhēng xiān)的意思:指力争领先或争取先机。
- 注释
- 后来:指时间过去后。
三分贵:形容地位或身份变得高贵。
凋零:死亡,消失。
太半无:大部分都没有了。
世上争先:世间人们争先恐后。
人间斗在:人间的竞争仍在继续。
竿头已到:比喻已经达到很高的位置。
应难久:可能难以长久保持。
局势虽迟未必输:即使起步晚,也可能最终获胜。
山苗:山上的幼苗,象征新生事物。
林叶:森林的叶子,代表普遍的事物。
迎春先绿亦先枯:早春时先变绿的植物也先枯黄,寓意事物发展有其周期性。
- 翻译
- 后来命运转变,有些人变得高贵,同辈中大多已凋零消失。
世间争强好胜的都是你,人间的斗争中很少有人能胜过我。
虽然你现在处于优势地位可能不会持久,局势虽晚但未必会输。
看看那些山苗和林叶,春天来时先绿的也先枯萎。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代梦得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或同辈中人变化、竞争以及个人立场坚持的一种情感抒发。
"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这两句描绘了时光流转之下,人事变迁的现实。诗人提到“变化”指的是朋友或同辈中人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可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或者是因为环境的压力所致;而“三分贵”则表明在这变化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变得更加尊贵和显赫。接着,“同辈凋零太半无”则是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大多数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凋零,剩下的可能已经不多。
"世上争先从尽汝,人间斗在不如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竞争现象的看法。他观察到世人都在争取先机,而这种争夺仿佛无休止;但他自己则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意加入这无谓的斗争,认为与其它人的比较之中,他是独一无二的。
"竿头已到应难久,局势虽迟未必输。"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乐观。他用“竿头”比喻时间的推移,虽然外界可能认为他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但他相信即使形势不利,也不一定会失败。
最后,“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人生。诗人没有看到山间的幼苗或树林中新生的叶子,这可能意味着他对外界的变化和发展缺乏观察,也可能是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脱节。即使迎接春天,先绿的植物最终也会枯萎,这是一种对生长、变化以及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坚守自我。他既观察到了世间的无常,也表达了面对这些变迁时保持自己的坚定立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