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看孤烛换,讵闻清漏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书房读书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专注的氛围。首句“虫鸣县斋晚”以虫鸣衬托出夜晚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夜晚氛围。接着“月满杏花坛”一句,将月光与杏花坛结合,不仅渲染了环境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雅。
“散帙夜方半,下帷人独寒。”描述了诗人深夜仍在书斋中埋头苦读,夜已过半,但依然独自面对寒冷,体现了其勤奋与毅力。接下来,“屡看孤烛换,讵闻清漏残。”通过频繁更换的孤烛和滴答不息的漏壶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知识的渴望。
最后,“拥衣待中旦,杂佩已珊珊。”写出了诗人等待天明时的场景,虽然身体感到寒冷,但内心充满期待,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晨光的温暖。同时,用“杂佩已珊珊”形容等待时的轻盈动作,既表现了诗人的优雅,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书房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夜苦读的专注与坚韧,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画面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谁与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螀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潮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覆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