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春来静,深宜长者居。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春 日 访 独 孤 处 士 唐 /杜 荀 鹤 地 僻 春 来 静 ,深 宜 长 者 居 。好 花 都 待 晚 ,修 竹 不 妨 疏 。雁 入 湘 江 食 ,人 侵 晓 色 锄 。似 君 无 学 处 ,头 白 道 如 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道(bái dào)的意思:白道指的是正确的道路或正义的道路。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侵晓(qīn xiǎo)的意思:指夜晚渐渐消失,天色渐亮。
如初(rú chū)的意思:如同初次一样,像刚开始一样纯洁无暇。
无学(wú xué)的意思:没有学问、没有学识
湘江(xiāng jiāng)的意思:指激流勇进,形容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晓色(xiǎo sè)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天色,也用来形容非常早的时间。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 注释
- 地僻:偏远的地方。
静:安静。
长者:年长的人。
好花:美丽的花朵。
晚:傍晚。
修竹:高大的竹子。
疏:稀疏。
雁:大雁。
湘江:湖南的江河。
食:觅食。
晓色:清晨的光线。
似君:像您这样。
无学处:没有停止学习的地方。
头白:头发白了。
道如初:对学问的理解如同初时。
- 翻译
- 地处偏僻,春天格外宁静,非常适合年长者居住。
美好的花朵常常在傍晚盛开,修长的竹林稀疏反而更显雅致。
大雁飞入湘江觅食,人们趁着清晨的光线劳作锄地。
像您这样的人,无论何时都保持着求知若渴的态度,即使白发苍苍,对学问的理解依然如初。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淡泊名利、隐居生活的向往。
“地僻春来静”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在春天到来时显得格外宁静。接着“深宜长者居”,则点明这种环境最适合年长者或志趣相投之人居住。
“好花都待晚”可能是在说那些珍奇的花卉,需要时间慢慢地成长,不必急于一时。而“修竹不妨疏”则表达了对于竹子的培养应持有耐心,即使竹子稀疏,也无需焦虑。
“雁入湘江食”和“人侵晓色锄”,描绘的是自然界中物种和谐共生的场景,雁鸟在湘江捕食,而人们则早起耕作,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最后,“似君无学处,头白道如初”,则是对某位隐者或朋友的赞美。即使没有书本知识,但你的智慧和品德如同雪白的头发,历久弥新,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某人的颂扬,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学问与修养的独到见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春日场景,以及对自然和生活态度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赓刘自昭出郊佳什
倦听衙官报两衙,出门山水即吾家。
浅深碧绿湖田稻,浓淡红黄野岸花。
草草人生知有限,悠悠客恨自无涯。
凉飔特为驱袢暑,白鸟青天万里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