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蔡岙食藕》
《蔡岙食藕》全文
宋 / 戴表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地逢平处萦回不是逃兵底肯来。

坡上一祠犹姓蔡,山前当路尽通台。

高岩童去收桐子,邻县人过问藕栽。

忽见深衣老儒者,清时不信遗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当路(dāng lù)的意思:指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不退缩或回避。

过问(guò wèn)的意思:关心、关注、关怀别人的事情或情况。

老儒(lǎo rú)的意思:指年纪大、学问渊博的儒家学者。

平处(píng chú)的意思:指在争斗或争议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

儒者(rú zhě)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学者或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深衣(shēn yī)的意思:指长袍或衣裳,也可指衣袍的颜色深。

逃兵(táo bīng)的意思:指在战斗中逃跑的士兵。

桐子(tóng zǐ)的意思:指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或事物。

县人(xiàn rén)的意思:指乡下人,形容人土气、粗俗。

遗材(yí cái)的意思:指留下的有价值的材料或物品。

萦回(yíng huí)的意思:指事物围绕在一起,循环不已。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戴表元游历蔡岙(地名)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地逢平处亦萦回”,写出了即使在平坦之地,道路也曲折蜿蜒,暗示了地形的复杂和自然之美。次句“不是逃兵底肯来”,以反问形式表达了对于此地宁静与世无争的赞美,仿佛连逃避纷扰的人都不愿离去。

接下来,“坡上一祠犹姓蔡”聚焦于一处姓蔡的祠堂,可能是当地的历史遗迹,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山前当路尽通台”则进一步描绘了道路通达,沿途景色宜人的景象。诗人观察到孩童在高岩上采集桐子,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动画面;而“邻县人过问藕栽”,则反映出此地农事活动的繁忙和邻里之间的互动。

最后两句“忽见深衣老儒者,清时不信少遗材”,诗人意外遇见了一位身着深衣的老儒,这在“清时”(指社会相对清明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他似乎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暗示了蔡岙虽地处偏僻,却仍有才德之士隐居其中,体现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敬意和对其人才的肯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蔡岙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生活气息,展现了宋末元初时期乡村的一幅宁静和谐画卷,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崇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戴表元

戴表元
朝代:宋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
猜你喜欢

项元汴竹石

疏筱依文石,天然称主宾。

寿星传古貌,玉局是前身。

岂向秋而瘦,端为静者伦。

即看张屋壁,个个扫烟新。

(0)

泛月·其三

汎潋鸥波荡桨迟,红桥雁齿座中移。

吟髭赢得增如许,载月依然旧岁时。

(0)

海棠院作

蝶翅花光上巳辰,倚楹全胜向来频。

画图省识三分逊,时节因缘一树春。

(0)

题名画大观册·其二李成松崖水榭

水轩潇洒静无埃,绳榻支颐芸帙开。

溪畔携琴相访客,知伊应为所闻来。

(0)

殊像寺恭依皇祖元韵

跨猊自何至,驻此象龙筵。

乍睹无殊像,堪明不二禅。

神光烛空际,柏子落阶前。

那用登层顶,凭临意豁然。

(0)

赋得太液秋风

秋容入液池,水面得新诗。

始向莲根漾,徐从蘋末吹。

过桥低玉练,度浦闪金漪。

鱼跃疑迎爽,舟行忽忘迟。

来兮更何自,逝者乃如斯。

恍忆洞庭上,微风叶脱时。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