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方怪其烦,有喙莫敢说。
《画禽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画禽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描绘一只鸲鹆(八哥)的形象与处境,诗人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先,诗中以“鸲鹆尔何烦”开篇,直接点出鸲鹆的“烦”,接着解释为“形巧不及舌”,意指鸲鹆虽然外形小巧可爱,但其语言表达能力却受限,无法充分展现其智慧与情感。这种对比,暗含了对人类自身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反思。
接下来,“吾方怪其烦,有喙莫敢说”进一步揭示了鸲鹆之所以感到烦闷的原因——它有言说的能力,却因某种原因不敢或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不仅是对鸲鹆的同情,也是对社会中某些人因种种原因而无法自由表达自我的隐喻。
随后,“雍雍在何树,此鸟众所悦”则转向对鸲鹆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尽管鸲鹆可能因为某些限制而感到不自在,但它依然能够得到众人的喜爱,这既是对鸲鹆本身魅力的认可,也暗示了社会对于不同个体价值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鸲鹆这一形象的描绘,巧妙地探讨了个体与社会、自由表达与外部约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追求真我等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