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行秦甸外,肯止邺城西。
《罗浮杂咏四首·其二单道开石室》全文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南来的客人,身着褐色衣物,前往罗浮山的旅途。诗人以“衣褐南来客”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行装与方向。接着,“罗浮路不迷”一句,既是对罗浮山路径清晰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前路未知的探索与自信。
“初行秦甸外,肯止邺城西。”这两句通过对比秦地与邺城的位置,展现了行人的旅程之远,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在寻找一个不同于传统路径的目的地。这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是古代文人追求自我、超越常规的体现。
“餐石何须煮,编茅尚可栖。”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人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餐石即食山石,古人有时会将山石视为养生之物;编茅则是指用茅草搭建住所。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行人的简朴生活,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尊重。
“千秋蝉蜕地,谢豹为谁啼。”最后两句以蝉蜕和谢豹(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为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蝉蜕象征着生命的新生与蜕变,而谢豹的啼声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哀愁。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