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我种三榆,近在亭之左。
西日待隐蔽,阴成客能坐。
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蓏。
持斧欲伐之,材未中船舵。
不伐(bù fá)的意思:不夸奖、不夸耀、不吹嘘
常用(cháng yòng)的意思:指经常使用或普遍使用的。
持斧(chí fǔ)的意思:手持斧头。形容人有能力有决心,准备行动。
附丽(fù lì)的意思:指附着在美丽的事物上,使其更加美丽。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果蓏(guǒ luǒ)的意思:形容事物完美无缺,毫无瑕疵。
交锁(jiāo suǒ)的意思:指互相纠缠、牵制,形势相持不下。
年长(nián zhǎng)的意思:年纪大,年纪比较长。
弃物(qì wù)的意思:将某物弃置如同旧鞋一样,毫不在乎。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藤蔓(téng wàn)的意思:指事物蔓延、扩展的样子或状态。
一忽(yī hū)的意思:极短的时间,一刹那
隐蔽(yǐn bì)的意思:隐藏不露,不显露出来。
自可(zì kě)的意思:自然可以,可以自行
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二)榆》描绘了诗人对园中榆树的观察和感慨。诗的前四句写榆树初种时的位置和生长情况,随着时间推移,榆树逐渐长大,成为可供乘凉的荫蔽之所。接着,诗人描述了榆树由茂盛到衰败的过程,其中一棵榆树因蚁虫侵害而憔悴,但诗人并未立即砍伐,因为树材还不够大。
"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蓏"表达了榆树实用的一面,即使在贫困时也可作为食物。然而,面对那棵病弱的榆树,诗人决定暂不砍伐,因为树藤还附着在它身上,象征着生命的延续。最后两句引用古人智慧,指出万物皆有价值,即使是看似废弃的榆树,也能通过守望和耐心等待展现出其存在的意义,甚至园丁也会因之受益。
整首诗以榆树为载体,寓言般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资源,以及对事物价值的深刻理解。
煌煌南方老人星,天边飞来地上行。
秀眉方瞳琐骨耸,升降步履如风轻。
生平见说勇为义,十指团栾一和气。
祇今福寿天所报,眼底曾孙家四世。
瑞祥融作合干松,岂惟义聚蒙天封。
义人合得松样寿,孙枝蓊勃环老龙。
先生教人忠与孝,家法可为民则效。
道中有福理自然,必收诗书仁义效。
子孙森列皆有文,次公长公为弟昆。
曾孙早娶见玄孙,蒲轮迎召登金门。
趁晴亦欲强追陪,争奈浓阴墨样堆。
燕子才衔春色至,鹁鸪又唤雨声来。
从教野草争先长,勒住名花莫浪开。
世道而今总如此,竹关深闭且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