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董伯和镫夕有感二首·其二》
《次韵董伯和镫夕有感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数枝镫火古祠门,妆点山中一鬨春。

俚语为求蚕麦福,队游多是布荆人。

强随戏鼓看狂舞,忍听嘶鼙入小颦。

见说九街罗绮地,传呼禁夜令方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布荆(bù jīng)的意思:指对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责备。

蚕麦(cán mài)的意思:指虚假的东西,形容虚伪、做作。

传呼(chuán hū)的意思:传呼是指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消息,类似于现代的传真或短信。它强调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

镫火(dèng huǒ)的意思:指骑马时,马腹被烧热而发急跳跃的情况。比喻人遭到刺激后,情绪激动不安。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禁夜(jìn yè)的意思:禁止夜间活动或行为

荆人(jīng rén)的意思:指心胸狭窄、狡诈狠毒的人。

九街(jiǔ jiē)的意思:形容街道纵横交错,错综复杂。

俚语(lǐ yǔ)的意思:

[释义]
(名)粗俗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如北京话里的“撒丫子”(放开步子跑)、“开瓢儿”(打破头)。
[构成]
偏正式:俚(语

罗绮(luó qǐ)的意思:形容华丽、绚丽的服饰或景象。

一鬨(yī hù)的意思:指人们一齐高声喧嚷或喧闹。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注释
镫火:灯笼火光。
古祠门:古老的祠堂门口。
俚语:民间俗语。
蚕麦福:对蚕丝和小麦丰收的祈福。
布荆人:披荆斩棘的人,形容辛苦劳作的人。
戏鼓:娱乐性的鼓乐。
狂舞:疯狂的舞蹈。
嘶鼙:战鼓,这里指代喧闹的音乐。
小颦:微皱眉头,表示不忍或不悦。
九街罗绮地:繁华的街道,形容富庶之地。
禁夜令:宵禁令。
翻译
几枝灯笼在古祠前闪烁,装饰了山中的春天气息。
乡亲们用俚语祈求蚕麦丰收,队伍行走多是披荆斩棘之人。
勉强跟随戏鼓欢腾的舞蹈,却难以忍受战鼓声中夹杂的小忧愁。
听说繁华的九街之地,宵禁的命令刚刚发布。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山村夜晚的风俗画卷。首句“数枝镫火古祠门”,通过寥寥数枝灯火,展现出古老祠堂前的静谧与神秘,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次句“妆点山中一鬨春”,以灯火点缀山间,犹如春天的微光,给寂静的山野带来一丝生机。

诗人接着写到,“俚语为求蚕麦福”,村民们用朴素的方言祈求丰收,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朴素愿望和对自然的敬畏。而“队游多是布荆人”则描绘了村民们穿着粗布衣裳,参与庆祝活动的场景,体现了他们的淳朴民风。

“强随戏鼓看狂舞”一句,描述了人们在热闹的鼓乐声中忘我起舞,尽管并非出自本意,但仍然被节日的气氛所感染。“忍听嘶鼙入小颦”则写出即使听到战鼓之声,也强忍着不露出愁容,展现了村民们的坚韧和乐观。

最后两句“见说九街罗绮地,传呼禁夜令方新”,诗人以都市繁华的景象与山村形成对比,暗示了外面世界的喧嚣与山村生活的宁静,同时也暗含了对禁夜令的感叹,反映出社会秩序与民俗传统的微妙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灯火之夜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倪仲岂编修陈景忠教授有约不至以诗寄之

汉阳教授文章古,翰院编修诗句清。

二公高卧同客况,一日不来孤我情。

东风绕屋百草绿,细雨捲帘双燕鸣。

如此风光宜一醉,典衣那得酒同倾。

(0)

暮春奉怀李葛二先生

广文好客能赊酒,令尹休官尚转蓬。

独鹤不归沧海上,双凫犹在白云中。

仲舒经术传三策,杜甫文章跨数公。

独立晴沙最相忆,落花飞絮满东风。

(0)

题黄仲文扇面小景·其二

纸扇相遗意未轻,好风还似故人情。

林中李白休相笑,拾得长江片月明。

(0)

谢云松寄惠青藤·其一

仙药驱风力最灵,九华山里老藤青。

三更花露调冰碗,一斗松醪倒石瓶。

博士传方消痼疾,衰容涉世保馀龄。

更烦大笔重题品,续入神农本草经。

(0)

题云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

渊明柳,太白松,九江千载生清风。

后来张籍学稽古,志操却与前贤同。

早年仕宦游闽中,白头不归乡井空。

长思故业劳梦寐,旧揽秀色积幽衷。

琵琶亭,香炉峰。

伤离恨别不足较,寻幽望远将谁从。

题书扱小宋,挥笔烦壶公。

青山白云负轻策,落霞秋水浮孤蓬。

昨日携图来叩户,品题愧我非才雄。

江山如此游不到,惆怅一生田舍翁。

(0)

画梅

玉龙寒嘶银粟下,山色昏冥如破瓦。

老枝枯蘖无眩容,暗里阳春生一罅。

东风团雪作好花,明月落在诗人家。

远移何必得健步,秃兔败茧能荣华。

花光补之俱寂寞,王冤后来观此作。

岁寒重约到狐山,共倚巢居旧时阁。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