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登科(dēng kē)的意思:指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授予功名或官职。
羔雁(gāo yàn)的意思: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虎榜(hǔ bǎ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中排名靠前的人或事物。
家传(jiā chuán)的意思:指家族传承的东西,特指家族中代代相传的技艺、传统等。
加鞭(jiā biān)的意思:加快速度,加大力度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龙旗(lóng qí)的意思:指带有龙形图案的旗帜,比喻威武、威严的旗帜。
门阑(mén lán)的意思:指门槛或门前的台阶。
名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人的名声和节操。
情态(qíng tài)的意思:指人的情绪和态度。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坦然(tǎn rán)的意思:坦然指的是心情平静、毫无顾虑,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的从容和镇定。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五百(wǔ bǎi)的意思:指数量较大,形容数量众多。
喜色(xǐ sè)的意思:指人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衣钵(yī bō)的意思:指传授衣钵,传承衣钵。比喻接受前辈的指导和传统的学问。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 翻译
- 世间再无纯洁如羔雁飞往山林,只有科举之路显得顺畅坦荡。
我家门前也洋溢着欢喜之色,因为你如今继承了家族的学业和传统。
龙旗之下,三千学子奋笔疾书,虎榜之上,五百精英竞相追逐。
别说什么中年人情态淡薄,你应更加努力提升名声和节操。
- 注释
- 世:世界。
无:没有。
羔雁:比喻纯洁或忠诚的人。
林泉:山林,隐居之地。
登科:科举考试及第。
路坦然:道路顺畅。
门阑:门庭,家门口。
喜色:喜悦的表情。
衣钵:学问、技艺的传承。
家传:家族世代相传。
龙旗:古代象征皇权的旗帜,此处指科举考试的旗帜。
三千字:形容众多学子。
虎榜:科举考试的榜单。
五百仙:形容众多精英。
中年:中年人。
情态薄:情感淡漠。
华涂:繁华的世俗。
名节:名誉和节操。
加鞭:加倍努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寘的作品,名为《贺王伯愚登第(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贺寿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主人公考取功名的祝贺,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世无羔雁到林泉,惟有登科路坦然。” 这两句诗开篇便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羔雁,即天鹅,常用来比喻贤者或高洁之士。在这里,诗人说世上没有看到天鹅到达林泉,只有登科(考取功名)的道路显得异常平坦。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静美好的自然景象,也透露出对主人公能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赞赏。
“我亦门阑多喜色,君今衣钵得家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王伯愚能够继承家族荣耀的祝福。门阑即门槛,古人常在此处观望远方,等待家人的归来。衣钵,即穿上官服,得意洋洋。
“龙旗方照三千字,虎榜争趋五百仙。” 这两句则是对王伯愚功名的具体赞美。龙旗和虎榜都是指科举考试中的优等成绩。三千字和五百仙,则象征着高超的文学才华和非凡的学术成就。
“莫道中年情态薄,华涂名节尽加鞭。” 最后两句诗是对主人公王伯愚的人品和学问的高度评价。意思是不用说您在中年时期的情操和风度已经非常出众,您在文学和品德上的卓越成就,如同华丽的装饰,更是锦上添花,令人钦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荣耀的描绘,以及对主人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和深厚的情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