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种槐》
《种槐》全文
明 / 高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佳树三台门墙独尔栽。

芳荫他年被,灵根此日培。

雨露自先得,风霜应不摧。

岂期柯叶盛,终拟栋梁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栋梁(dòng liáng)的意思:栋梁,指房屋主梁,比喻支撑整个结构的重要人物或重要力量。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佳树(jiā shù)的意思:指优秀的人才或杰出的人物。

柯叶(kē yè)的意思:指树木的枝叶,比喻外貌或表面现象。

灵根(líng gēn)的意思:指人的悟性、才智、天赋等方面的优秀品质。

门墙(mén qiáng)的意思:门墙指家门前的墙壁,比喻家庭的财产、利益或家族的声誉。

三台(sān tái)的意思:三个台子,指三个重要的地方或角色。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栋梁材(dòng liáng cái)的意思:指有才能、有能力的人,是支撑和担当重任的重要人物。

鉴赏

这首明代高拱所作的《种槐》诗,以种槐为题,寓含深意。诗中描绘了种下槐树的过程与期待,既展现了对自然生长的尊重,也寄托了对未来栋梁之才的期盼。

首句“佳树映三台,门墙独尔栽”,以“佳树”喻指种下的槐树,将其比作映照在三台(古代宫殿建筑的一部分)上的美景,强调了这棵树的独特与珍贵,同时也暗示了其所在之地的重要性。接着,“门墙独尔栽”则点明了这棵树是特意在此处种植,寄予了特别的意义。

“芳荫他年被,灵根此日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槐树的成长愿景。这里“芳荫”指槐树的茂盛荫凉,象征着未来的繁荣与庇护;“灵根”则暗喻了根基深厚,预示着这棵树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此日培”则强调了今日的精心培育,是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提前布局。

“雨露自先得,风霜应不摧”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元素来象征人生的风雨与考验。这里的“雨露”代表了滋养与恩惠,而“风霜”则象征了困难与挑战。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槐树坚韧不拔、经受磨砺后仍能茁壮成长的期待与信心。

最后,“岂期柯叶盛,终拟栋梁材”两句,直接表达了对槐树最终成长为栋梁之材的期待。这里的“柯叶盛”形容槐树枝繁叶茂,而“栋梁材”则是比喻其将成为支撑大厦、承载重负的重要支柱,寓意着这棵树不仅能够提供阴凉,更能在未来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综上所述,这首《种槐》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生长过程的赞美,更寄托了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与期待。

作者介绍
高拱

高拱
朝代:明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开封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猜你喜欢

忧居张叟携琴过访

谢客卧山林,烦君远见寻。

年华惊会面,云海结交心。

流水夜方静,迅商秋已深。

沾襟自有泪,无俟更闻琴。

(0)

过古城寄忆熊郡长二首·其二

巡岳方南狩,朝宗尽北流。

同来预从事,俱幸奉宸游。

山水依然在,庭闱不可留。

惟馀几驯鸟,相伴一荒丘。

(0)

东林寺

远公禅诵处,精舍宛然开。

庐岳当窗见,溪流涌杖回。

玄风真可揖,幽兴渺难裁。

尚愧浮湘去,何年入社来。

(0)

秋日二首·其一

玉露零清夜,金风戒早秋。

不堪人北去,已是火西流。

月皎如迎扇,星低似犯舟。

乡心轸兹序,起坐为悠悠。

(0)

过楚王店谒羽祠虞姬配焉

盖世雄图歇,千秋遗像存。

云屯原此地,日暮已荒村。

龙战曾无敌,天亡未可论。

独怜丈夫恨,空傍美人魂。

(0)

得仲兄书兼示暮春寄故乡兄弟之作怅然成篇

江南一回首,极北重怀君。

奈此云山系,徒然花鸟纷。

省中鸦易曙,夫外雁难群。

寄我思归引,忧来不可闻。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