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或蒙方丈念,古坛疏叶镇风吹。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便辞(biàn cí)的意思:形容言辞简练、扼要,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义。
参谒(cān yè)的意思:参见拜访高官或上级领导。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扶行(fú xíng)的意思:扶助、支持、帮助。
拱立(gǒng lì)的意思:指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来教(lái jiào)的意思:指学问或技能传授,教导他人。
里许(lǐ xǔ)的意思:指事物的内部距离或范围。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人世(rén shì)的意思:指人间世界,泛指人类社会。
日来(rì lái)的意思:日子一天天过,时间不断流逝。
一两(yī liǎng)的意思:指极其微小的数量,形容非常少或微不足道。
自家(zì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事情。
自持(zì chí)的意思:自己克制,不依赖他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踏入黄山拜访名为檗庵的和尚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僧侣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四千里许恭参谒”,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恭敬地前往拜见高僧的虔诚之心。接着,“一两日来那便辞”则暗示了旅程虽短,但对诗人来说意义非凡,难以轻易离去。
“欲去重看人世佛,本来教得自家师”这两句,诗人将世间的人视为佛,表达了对众生平等的深刻理解,并认为真正的老师就在自己心中,强调了自我觉悟的重要性。
“石松拱立如相送,涧竹扶行胜自持”描绘了自然界的景物仿佛在为诗人送行,石松和涧竹分别以它们的姿态展现了对诗人的关怀与支持,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力量。
最后,“别后或蒙方丈念,古坛疏叶镇风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即使离别在即,也相信和尚会记得他,而古坛上的稀疏落叶在风中摇曳,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信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僧侣生活独特视角的理解,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