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六》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六》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

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

分别既不生,便舍外尘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相(chén xiāng)的意思:指人世间的繁华景象,也可指尘世间的浮华和虚幻。

分别(fēn bié)的意思:指离别、分离、分开等意思。

外尘(wài ché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清净自然的地方,也比喻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

唯心(wéi xīn)的意思:指只相信主观心理,不相信客观事实的思想观念。

种种(zhǒng zhǒng)的意思: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释清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一百零六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心与境、分别与无分别的深刻哲理。

首句“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指出在未能达到某种境界时,人们的心灵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认知和判断。这里的“境”可以理解为外界的环境或事物,“心”则代表个体的意识或心灵。当人的心灵未达到某种觉悟或境界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往往带有主观性,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

接着,“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意味着当一个人达到了某种境界或觉悟之后,他的心灵已经超越了对外界事物的简单分别,不再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这里的“达境”指的是达到某种精神上的领悟或境界,“唯心已”强调的是心灵的内在状态。当心灵达到这一状态时,对事物的分别心自然消失,因为这种分别源于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和主观判断。

最后,“分别既不生,便舍外尘相”,进一步阐述了达到内心清净的状态后,对外界的尘世现象不再有分别之心,不再被外界事物所困扰。这里的“分别既不生”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而“便舍外尘相”则是指在这种状态下,心灵能够超脱于外界的纷扰,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未达境界与达境界时的不同心态,表达了佛教中追求内心清净、超越分别心、达到精神境界的重要理念。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柳梢青·其五季女生日

秋光正洁。仙家瑞草,黄花初发。

物外高情,天然雅致,清标偏别。

仙翁笑酌金杯,庆儿女、团圆喜悦。

嫁与萧郎,凤凰台上,长生风月。

(0)

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

老怀无奈,泪珠零落。故人一去无期约。

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0)

越问·其十三舜禹

帝舜生于姚丘兮,地近夷而居东。

母握登感天瑞兮,漾祥光于大虹。

历山其所耕稼兮,陶渔皆有遗迹。

二女降于妫汭兮,百官备而景从。

大禹巡于釜山兮,会群臣而计功。

执玉帛者万国兮,戮后至之防风。

托菲饮以名泉兮,凿了溪而宅土。

发金简于石匮兮,藏秘图于山中。

望邑名夫虞姚兮,山灵护夫禹穴。

俨庙貌于千古兮,遗化被于无穷。

繄帝王之所在兮,宜风俗之近古。

习孝悌与勤俭兮,亦好逊而上忠。

客曰于戏大哉兮,又何可以比隆。

然有为者亦若是兮,岂无与舜禹之事同。

(0)

聚作梨梢白,轻争柳絮狂。

夜来花里宿,通体牡丹香。

(0)

杂咏一百首·其九十三散花女

狡狯疑为幻,姝妍复似魔。

殷勤把花去,莫恼病维摩。

(0)

诉衷情令·其五寒食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

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