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图 书 宋 /王 安 石 图 书 老 矣 尚 纷 披 ,神 劓 天 鲸 以 有 知 。茅 竹 结 蟠 聊 一 愒 ,却 寻 三 界 外 愚 痴 。
- 翻译
- 尽管书籍已经古老,仍然散乱无序,
仿佛被神鬼之手刻画,蕴含着智慧和知识。
- 注释
- 图书:指代古老的书籍。
老矣:形容书籍年代久远。
尚:仍然。
纷披:散乱不整。
神劓:比喻神鬼般的刻划或印记。
天黥:天罚般的印记,象征智慧。
以有知:含有智慧和知识。
茅竹:茅草和竹子,可能象征简朴的生活。
结蟠:纠结盘旋,形容书籍堆积。
聊一愒:暂时的休息或消遣。
却寻:转而寻找。
三界外:超越世俗或宗教中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指更广阔的世界。
愚痴:此处可能指超越智慧的境界,也可能是自谦之词。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和追求。诗中“图书老矣尚纷披,神劒天黥以有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学者孜孜不倦地翻阅古籍,寻找宇宙间的奥秘,用心灵之刃去雕琢知识,以求得智慧。这里的“图书”指代着广泛的知识与典籍,“老矣尚纷披”则形容诗人对这些知识的执着追求,尽管年岁已高,但依旧不懈怠。
接下来的“茅竹结蟠聊一愒,却寻三界外愚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纷争,追求更深层次精神世界的愿望。“茅竹结蟠”指的是茅草和竹子交织成的篱笆,常用来比喻朋友或知己之间的情谊,但在这里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聊一愒"意味着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纷扰感到厌倦。而“却寻三界外愚痴”则显示出诗人想要超脱世间的三界(天、地、人),追求一种更为纯粹和高远的精神境界。这里的“愚痴”并非贬义,而是表现了一种对知识与智慧的无知而又执着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渴望,以及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景。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学养,还透露出他个人的哲思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汉州西湖
高流缠峻隅,城下缅丘墟。
决渠信浩荡,潭岛成江湖。
结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
三伏气不蒸,四达暑自徂。
同人千里驾,邻国五马车。
月出共登舟,风生随所如。
举麾指极浦,欲极更盘纡。
缭绕各殊致,夜尽情有馀。
遭乱意不开,即理还暂祛。
安得长晤语,使我忧更除。
送吴悦游韶阳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
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安能与斥鴳,决起但枪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