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含巴江浪,色起青城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咏 蜀 客 石 琴 枕 唐 /吕 温 可 怜 他 山 石 ,几 度 负 贞 坚 。推 迁 强 为 用 ,雕 斫 伤 自 然 。文 含 巴 江 浪 ,色 起 青 城 烟 。更 闻 余 玉 声 ,时 入 朱 丝 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青城(qīng chéng)的意思:指青山绿水的山城,也指安逸宜居的地方。
丝弦(sī xián)的意思:形容声音柔和悦耳,如同丝绸的琴弦。
他山(tā shān)的意思:指别人的经验和见解,可以作为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推迁(tuī qiān)的意思:推举、迁移
玉声(yù shēng)的意思:指美妙动听的声音。
贞坚(zhēn jiān)的意思:指坚守正道,保持纯洁的品德和态度。
朱丝(zhū sī)的意思:形容红色的丝绸。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朱丝弦(zhū sī xián)的意思:形容琴弦颜色红艳,指琴音悠扬动听。
- 注释
- 他山石:比喻有才华或品质出众的人。
贞坚:指坚定的节操或忠诚。
推迁:被迫改变或挪用。
彫斲:雕刻,比喻磨砺或塑造。
自然:指事物的原始状态或天性。
巴江浪:巴江的波浪,象征动荡或变化。
青城烟:青城山的烟雾,象征神秘或遥远。
馀玉声:剩余的美玉声音,比喻美好的品质或才华。
朱丝弦:红色的丝弦,代指乐器,如古筝或琵琶。
- 翻译
- 令人同情的是他山之石,多次承受着坚贞的考验。
被勉强使用,自然的纹理被磨损。
它的纹路仿佛巴江的波浪,色彩又如青城山的烟雾缭绕。
还能听到剩余的玉石之声,时不时地融入琴弦之中。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温的《咏蜀客石琴枕》,通过描写一块被雕刻为琴枕的石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不加雕饰的赞美,以及对艺术加工与自然真性的思考。
“可怜他山石,几度负贞坚。”两句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块石头的同情,它曾经是纯净无瑕的大自然一部分,却被多次雕刻和使用。“推迁强为用”指出这种雕刻并非出于自然,而是一种强加的艺术加工。接下来的“彫斲伤自然”则更直接地批评了这种对自然之物进行的人为改造,认为它损害了自然的原本面貌。
然而,即便经过这样的加工,这块石头仍旧保留着它的美丽。“文含巴江浪”和“色起青城烟”两句描绘出这块雕刻过的石头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它不仅有如巴江之水般的波动,也拥有青城山烟一般的迷离色彩。这些自然意象在诗人笔下得以保留和传达,显示了即便是经过人为雕刻的物品也能展现出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更闻馀玉声,时入朱丝弦”则将这块石头与音乐联系起来。这里的“馀玉声”指的是石头在被彈奏成琴音时发出的声音,而“朱丝弦”则是古代琴弦的材料,通常由丝线制成并染成红色。在诗人眼中,这块雕刻过的石头不仅保留了自然之美,更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与朱丝制成的琴弦相得益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块石头雕刻过程和最终成为琴枕的描写,探讨了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工加工对物品本质影响的问题。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以及他对音乐之美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