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草地(cǎo dì)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地方,也比喻人多的地方。
触物(chù wù)的意思:触摸物体。形容对事物有亲身接触。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吠犬(fèi quǎn)的意思:形容无事生非,找茬挑衅。
感兴(gǎn xīng)的意思:对某件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兴趣。
耕牛(gēng niú)的意思:指勤奋努力工作的人。
麦青(mài qīng)的意思:形容麦子青翠茂盛的样子。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三时(sān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段。
田园(tián yuán)的意思:指乡村、农田或田园生活,也用来形容宁静、安逸的环境。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兴时(xīng shí)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兴盛的时候,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行动。
兴怀(xīng huái)的意思:心情愉快,兴致高昂。
吟诗(yín shī)的意思:吟咏诗词。
触物兴怀(chù wù xīng huái)的意思:触动物品而产生兴奋之情。
- 注释
- 春来:春天的到来。
爱吟诗:热爱写诗。
田园:乡村、农田。
耕牛:正在耕作的牛。
生氂:形容狗毛稀疏。
麦青:麦子青翠。
三时粥:指一日三餐的粥。
桑绿:桑叶碧绿。
二月丝:比喻春季桑叶生长旺盛,可缫丝。
触物兴怀:看到事物引发的情感。
- 翻译
- 春天的到来并非只为了吟诗作赋,诗源于对田园生活的感触和兴致。
在草地上,新生的小牛跟随母牛,村庄里的狗儿不因生氂(牦牛尾毛,此处比喻狗毛)而吠叫。
麦田虽青,但不一定每餐都能吃到粥,桑叶虽绿,却不能像二月那样繁茂地提供丝线。
看到万物引发的情感难以言表,春天的到来并非仅仅因为热爱吟诗。
- 鉴赏
这首宋诗《春日田园杂兴十首(其十)》是陈舜道所作,描绘了春天田园生活的场景和诗人的情感。首句“春来非是爱吟诗”,诗人强调并非因为春天的到来才喜欢写诗,而是春天激发了他的诗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具体画面展现了农村的生动景象:耕牛带着新生的小牛在草地上劳作,花村里狗儿的吠声增添了宁静的生活气息。诗人指出,麦子虽未到丰收时节,但青青的麦苗预示着未来的希望;桑叶翠绿,暗示着蚕丝生产的繁忙。
诗中“麦青未必三时粥,桑绿其如二月丝”这两句,既有对农事的细致观察,也寓含了诗人对农人辛勤劳动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收尾,表达了他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丰富情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吟诗行为。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宋诗注重写实与情感表达的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
尝闻事将坛,何得复儒冠。
口诵新诗句,身呈旧箭瘢。
赏因贫未受,愁拟醉相宽。
当伏湖州牧,应怜志士寒。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