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阛得古径,径尽荒阡开。
白杨偃冢草,风定声犹哀。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白杨(bái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形象或事物的特征与白杨树相似,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感时(gǎn shí)的意思: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抓住时机,适应时代的要求。
蒿目(hāo mù)的意思:指眼界狭窄,见识浅薄的人。
贵贱(guì jiàn)的意思:指人的身份、地位、财富等的高低。
金石(jīn shí)的意思:指坚固不可动摇的事物,也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流萤(liú yíng)的意思:形容微弱的光亮。
脉脉(mò mò)的意思:形容目光柔和而深情。
盘回(pán huí)的意思:回转,往返
飘荡(piāo dàng)的意思:飘动、摇摆、漂浮。
齐物(qí wù)的意思:指物体的各个部分协调一致,没有不和谐的地方。也可以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没有矛盾。
前知(qián zhī)的意思:事先知道或预测到。
穷期(qióng qī)的意思:指经济困难的时期或贫穷的阶段。
生前(shēng qián)的意思:指某人在去世前的时期,通常用于形容人在临终前的状态或行为。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消铄(xiāo shuò)的意思:指消失、消散、烟消云散。
形骸(xíng hái)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形体。
野祭(yě jì)的意思:野外举行的祭祀仪式,比喻做事不经过正规程序或违背规则。
纸灰(zhǐ huī)的意思:指纸烧成的灰,比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野外祭祀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首句“穿阛得古径,径尽荒阡开”描绘了一条穿过杂乱小巷找到的古老小路,尽头是荒芜的田野,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接着,“白杨偃冢草,风定声犹哀”通过描写白杨树倒伏在墓草之上,即使风停后,仍能听到其哀鸣之声,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逝去。
“脉脉下黄日,沙烟上盘回”中,“脉脉”一词富有情感色彩,仿佛太阳缓缓下沉,带着一丝不舍与温柔。而“沙烟上盘回”则展现了沙漠中烟尘缭绕的景象,与日落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流萤作燐色,飘荡随纸灰”描绘了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如同火焰般美丽,却也显得孤独。它们随风飘荡,最终与焚烧的纸灰一同消散,象征着生命短暂且终将归于虚无。
“感时集野祭,蒿目吾与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在野外举行祭祀,面对荒草丛生的墓地,不禁心生悲凉。
“贵贱悟齐物,生前知尔谁?”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无论地位高低,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在生前,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记住自己呢?
最后,“金石易消铄,存者但形骸。百年有尽日,万古无穷期。”以金石易腐朽,来比喻生命终将消逝,而时间则是永恒的存在。百年之后,一切都会过去,只有时间永远流淌,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思考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存在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