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别 至 弘 上 人 唐 /严 维 最 称 弘 偃 少 ,早 岁 草 茅 居 。年 老 从 僧 律 ,生 知 解 佛 书 。沛 艾 如 龙 马 ,来 从 上 苑 中 。棣 华 恩 见 赐 ,伯 舅 礼 仍 崇 。衲 衣 求 坏 帛 ,野 饭 拾 春 蔬 。章 句 无 求 断 ,时 中 学 有 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茆(cǎo máo)的意思:指草木丛生的样子,形容草木茂盛繁荣的景象。
春蔬(chūn shū)的意思:指春天出现的蔬菜,比喻初生的嫩芽或未经锻炼的新人。
佛书(fó shū)的意思:指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教诲的书籍,也可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举止充满智慧和慈悲。
句无(jù wú)的意思:指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没有话可说。
衲衣(nà yī)的意思:指僧人穿的衲衣。比喻清贫无聊的生活。
年老(nián lǎo)的意思:指人年纪大、年纪渐长。
僧律(sēng lǜ)的意思:僧人遵守的戒律。
生知(shēng zhī)的意思:指通过实际经验和学习,获得知识和智慧。
时中(shí zhōng)的意思:时机正好,恰到好处
野饭(yě fàn)的意思:指在野外吃饭,比喻艰苦、简陋的生活状况。
早岁(zǎo suì)的意思:早年,年幼的时候。
章句(zhāng jù)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言之有物、章法有序。
知解(zhī jiě)的意思:指对某个问题或事物有深刻的了解和理解。
中学(zhōng xué)的意思:指学习的地方,也指学习的过程。
- 翻译
- 最为人称颂的是弘偃年少时,早年生活在简陋的茅草屋中。
年迈后他遵从僧侣戒律,天生就懂得佛经的教义。
他身穿补丁的僧衣,野外餐食只捡食春日的蔬菜。
对于章句不刻意追求精通,时常学习却总感学无止境。
- 注释
- 最称:最受人赞扬。
弘偃:人名,这里指代某位高僧。
少:年轻的时候。
草茆居:住在草屋里,形容生活简朴。
年老:年纪大了。
从僧律:遵守僧人的戒律。
生知:天生就知道,指天赋异禀。
佛书:佛教的经典书籍。
衲衣:僧衣,僧侣穿的袍子。
求坏帛:寻求破旧的布来修补衣服,显示节俭。
野饭:在野外吃的饭。
拾春蔬:采摘春天的蔬菜作为食物。
章句:文章的句子,这里泛指学问。
无求断:不强求彻底理解或断言。
时中:适时,随时。
学有馀:学习上总有余力,学无止境。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清贫生活和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最称弘偃少,早岁草茆居"两句表明这位僧人从年轻时就选择了隐逸的生活,在简陋的茅屋中修行。"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则说明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严格地遵循僧侣的戒律,并且自幼便对佛教经典有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的"衲衣求坏帛,野饭拾春蔬"描述了他的清贫生活,他穿的是补缀过多次的破旧僧衣,吃的是从田野间拾取的野菜和春天生长的野草。这些细节展现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的依赖。
"章句无求断,时中学有馀"则表达了他对于佛教经典的研究态度,他不急于求成,每当有空闲时间就会研读经书,这些知识积累如同多余的财富,随时可以汲取。
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僧人生活和修行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淡泊名利、专注佛法修炼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清贫自守、专心向道生活态度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觉衰呈汪桐阳教授四首·其四
小少慕崔李,结交俱欲仙。
任达日纵饮,醉袒冠裳偏。
相嗔问斗石,鲸吸供百川。
谁知鸬鹚杓,近断山翁缘。
千钟愧昔守,百榼惭前贤。
诗豪逊醉白,草圣讹张颠。
深杯辞百罚,一引先颓然。
平生持螯手,坐觉成拘挛。
傍无骂坐客,恶语相嘲喧。
又无执法吏,秉笔当樽前。
得非肠胃间,有物今飞蜒。
座中发深省,年已居人先。
自怜腰膂弱,不复浮酒船。
为问荷锸人,醒醉谁能全。
臣今亦知趣,差胜馋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