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若解持廉静,狐豕虽顽未敢哗。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寄长儿韵语》系列中的第十七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廉洁自律的强烈呼吁。
首句“年来狐豕纵横甚”描绘了社会上不正之风盛行的景象,狐狸和猪在这里象征着那些为非作歹、扰乱社会秩序的人。这一句以动物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社会中某些人的恶劣行径,以及这些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接着,“假托声名指我家”揭示了这些不良行为的另一面——它们往往披着某种外衣,利用名声或地位来掩盖自己的不当行为,甚至直接指向了诗人家族。这不仅是对个人名誉的侵犯,更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挑战。
后两句“我家若解持廉静,狐豕虽顽未敢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成员应秉持廉洁、宁静生活的期望。他认为,如果自家能够坚守廉洁之道,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那么那些不守规矩、为非作歹之人便不敢轻易挑衅。这里,诗人不仅是在告诫家人,也是在向社会发出呼吁: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洁身自好,社会风气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揭露了社会问题,又提出了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解决之道,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责任的深切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蓦山溪.月夜
霜清木落,深院帘栊静。
池面卷烟波,莹香水、一奁明镜。
修筠拂槛,疏翠挽婵娟,山雾敛,水云收,野阔江天迥。
红消醉玉,酒面风前醒。
罗幕护轻寒,锦屏空、金炉烬冷。
星横参昴,梅径月黄昏,清梦觉,浅眉颦,窗外横斜影。
谢黄禅师华严会供食
十兆九万拜,求道心如惔。
毗卢顶上珠,直欲一手探。
天厨送谁馔,众腹岂敢贪。
君有维摩心,作茧怜吴蚕。
八万四千供,只须丈室函。
昔我闻晨钟,今载草堂楠。
流年急如梭,长歌愧仙蓝。
勇寻赵州关,何畏白发鬖!
愿为护法轮,金甲持长锬。
又恐回道人,晚遇黄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