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国夫人挽辞二首·其一》
《秦国夫人挽辞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母仪妇德,训子复宜家

旧宅邻三徙,新恩副六珈

累茵荣养久,八秩享年遐。

宗族贤行诜诜福未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八秩(bā zhì)的意思:指八十岁的高龄。

妇德(fù dé)的意思:妇德是指女性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旧宅(jiù zhái)的意思:指旧的房屋,也可比喻陈旧过时的事物。

累茵(lèi yīn)的意思:形容事物堆积如山,数量繁多。

六珈(liù jiā)的意思:指六个珍贵的玉器。

母仪(mǔ yí)的意思:指母亲的仪态和风度,也泛指女性的仪表和风度。

荣养(róng yǎng)的意思:指尊荣待遇,优待。

诜诜(shēn shēn)的意思:形容光线微弱,昏暗。

贤行(xián xíng)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享年(xiǎng nián)的意思:指某人享受长寿,活到老年。

宜家(yí jiā)的意思:适合居住、合适的家

宗族(zōng zú)的意思:指同一血统或同一家族的人们。

翻译
她既是母亲也是典范,教育孩子又治家有方。
旧居多次迁移,新的恩典配得上六颗珠宝般的荣耀。
长久以来,她享有尊荣,活到八十多岁,寿命悠长。
家族都称赞她的贤良品行,子孙众多,福气无穷无尽。
注释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
兼:同时具备。
妇德:女性的美德。
训子:教育子女。
宜家:治家有道。
旧宅:过去的住宅。
邻三徙:搬迁过三次邻居。
新恩:新的恩赐或荣誉。
副:匹配。
六珈:古代象征尊贵的饰品。
累茵:累积的荣耀。
荣养:荣耀与养育。
八秩:八十个年头。
遐:长远。
宗族:家族成员。
称:称赞。
贤行:贤良的行为。
诜诜:形容子孙众多。
福未涯:福气没有止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秦国夫人所作的挽辞之一,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其家族福祉的祝愿。"母仪兼妇德"赞扬了秦国夫人的双重美德,即作为母亲的典范和妻子的楷模。"训子复宜家"则强调她不仅教育子女有方,还善于持家。"旧宅邻三徙"暗示了她的家庭多次迁居,但始终受到人们的尊敬。"新恩副六珈"可能指的是朝廷的恩赐,与她的地位相符。"累茵荣养久"赞扬了她长寿且备受尊荣,活到八秩高龄。"八秩享年遐"再次强调她的长寿。最后两句"宗族称贤行,诜诜福未涯",表达了家族成员对她贤良品行的认同,以及对她子孙后代繁多、福祉无尽的祝福。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深情而崇高的挽诗,展现了对秦国夫人一生功绩和美德的敬仰。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海上竹枝词七首·其二

江流两岸尽平川,荠麦如云树若烟。

不是青龙任水监,陆成沟壑水成田。

(0)

读史十首·其四平原君

朝歌长夜馆娃春,总为妖姬戮谏臣。

何事邯郸贵公子,能因牴者杀佳人。

(0)

巳酉岁初度日书怀

余生若小草,望成百尺材。

强因客土植,苦被秋风摧。

徒惭五十过,况经元二灾。

白发不可变,青阳忽已回。

未忘药裹好,几见桃花开。

残编掩黄石,虚室生苍苔。

故人且共弃,王孙谁复哀。

终归葛洪井,讵上凤皇台。

衰荣置勿论,待月酌金罍。

(0)

合州

合州楼前江水合,合州楼外青山匝。

倚楼西望雨冥冥,顺水船来飞两楫。

阆州山水天下稀,不如合州可忘归。

街头彷佛吴门市,人家瓦屋白板扉。

买鱼沽酒醉今夕,相逢谁是吴门客。

鸡鸣风雨梦初醒,邻机轧轧村舂急。

(0)

閒居感怀十七首·其十七

池鱼不知海,越鸟不思燕。

蚯蚓霸一穴,神龙轻九天。

小大万相殊,岂惟物性然。

君子勿叹息,彼诚可哀怜。

(0)

感寓·其四十一

公轩处懿鹤,白屋讥千秋。

菉葹盈高阁,申椒掩荒陬。

颀颀东方生,虚为岁星游。

方将猿鹤化,岂为沙虫谋。

归从紫泥海,再弄清浅流。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