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通诸郡接,河尽急流平。
送米悲穷邑,听更愧旅茕。
卜夜(bǔ yè)的意思:指通过卜问或预测来预知夜晚的事情。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怀归(huái guī)的意思:怀念家乡,思念归乡之情。
急流(jí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比喻事情发展迅猛,势头强劲。
流平(liú píng)的意思:指水流平稳,形容事物运转顺利,没有波折和阻碍。
暮气(mù qì)的意思:形容气氛沉闷、死气沉沉。
秋暮(qiū mù)的意思:指秋天傍晚的时候。
深秋(shēn qiū)的意思:指秋季深入,表示时间已经进入秋季的深处。
声闻(shēng wén)的意思:声音传闻到耳朵中,指消息传达出去。
俗见(sú jiàn)的意思:普遍见到的、常见的观点、看法或经验。
同异(tóng yì)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王程(wáng chéng)的意思:指事情或计划的进展和结果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比喻事情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微风(wēi fēng)的意思:微弱的风,指轻柔的风。
危坐(wēi zuò)的意思:指坐在危险的地方或情况中。
性情(xìng qíng)的意思:指人的性格和情感倾向。
昨宵(zuó xiāo)的意思:指昨天晚上,表示过去的时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青县停泊时的所思所感,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
首联“怀归频卜夜,经地每询名”,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频繁地计算着回家的日子,每次经过一个地方都会询问其名称,流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颔联“风俗见同异,声闻别性情”,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声音,反映出各地文化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或许是对远方的陌生感,或许是因接触新事物而引发的思考。
颈联“川通诸郡接,河尽急流平”,描绘了河流穿越多个郡县的景象,河水在尽头变得平静,象征着旅途的终点或是内心的平静。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无论路途多么曲折,最终总会到达目的地。
尾联“数折岸张曲,深秋暮气清”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曲折的岸边在深秋的傍晚显得格外清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宁静的写照。
“微风生远树,高月峙孤城”,微风吹过远处的树木,高悬的明月映照着孤独的城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送米悲穷邑,听更愧旅茕”,诗人看到有人在送米给贫困的城镇,心中感到悲伤;听到更鼓的声音,又为自己作为旅人的孤单而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自己身份的反思。
“昨宵未敢醉,危坐敬王程”,昨晚没有敢沉醉于酒中,而是正襟危坐,恭敬地遵守着王程(即官府规定的行程),展现了诗人对职责的尊重和对规矩的遵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旅途的感慨,还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旅行诗作中的佳品。
修水崩腾落云端,倾入群山自萦转。
山回水抱三百里,邑号西安俯千涧。
四时夹涧花濛濛,数步行人不相见。
但闻千珂万马横阵来,石激惊湍自相溅。
忽然瀰漫为平川,远近人家压清浅。
其间有亭号佚老,山水之间为胜选。
黄氏有子乐其亲,缔葺之勤由富善。
盖忧高年厌家事,力营此地欲自遣。
亲意虽知风物嘉,岂若有子常在眼。
君胡飘飘事远游,手龟面黎两足趼。
故乡不到已踰年,又非局蹐牵仕宦。
何如轻舟早还家,日对白云奉游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