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道士归天台》
《送道士归天台》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

举世趋世如君始爱君。

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

它日相忆金桃一为分。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dàoshìguītiāntái
táng / guànxiū

dàogāoliúzhùdàogèngyún
shìjiēshìjūnshǐàijūn

jìngqīnyínhuádàoshíchéngwén
xiāngjīntáowèifē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金桃(jīn táo)的意思:比喻珍贵而美好的事物。

举世(jǔ shì)的意思: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人所共知的。

趋世(qū shì)的意思: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追逐名利而忘记了真正的价值。

如君(rú jūn)的意思:如同君主一样,有权力、有威严。

石城(shí chéng)的意思:石头建成的城堡,比喻坚固牢固的防御工事。

它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某一天。

相忆(xiāng yì)的意思:相互怀念、相互思念

银地(yín dì)的意思:指银子或银钱。

翻译
道路再高也无法挽留,道路消失后又怎能追寻。
世间众人皆追求名利,唯有你才珍视真正的自我。
小径湿滑如银地,瀑布声在石城回荡。
如果有一天你还记得我,愿共享一枚金桃作为思念的象征。
注释
道:道路。
留:挽留。
去:消失。
云:追寻。
皆:都。
趋:追求。
始:唯有。
爱:珍视。
径:小径。
侵:湿滑。
银地:形容地滑如银。
瀑:瀑布。
石城:石砌的城市。
它日:未来某天。
相忆:记住。
金桃:珍贵的桃子,象征美好或友谊。
分:分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贯休)所作,名为《送道士归天台》。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股超脱尘世、向往清净之境的深厚情感。

“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士高洁品行的赞赏,以及对其离去的无奈。这里的“道”指的是道德或修道之人,表明诗人对于道士的敬仰。

“举世皆趋世,如君始爱君。” 这两句则是对周围世界的一种批判,同时也是对这位道士不同寻常的爱慕。诗人认为在一个普遍追求物质利益的世界里,自己才开始真正理解并喜爱你(这里的“君”指的是那位道士)。

“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清幽的山水景色。银白色的道路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而又滑溜,瀑布声响直至石头筑成的城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道士归去之地——天台山的一种向往。

“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离别的感伤。即便是日子在流转,但我心中对你的思念如同往昔。而“金桃一为分”则象征着一种珍贵且难以割舍的情谊,犹如那不可再生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道士品行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精神洁净之境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送锽声外侍者还定水寺

侍者还山修白业,何须门外问三车。

微尘有相皆成幻,大道无岐直到家。

月满秋岩收桂子,雪消春涧采蒲芽。

阿师弘教成狮子,伫见传衣后代誇。

(0)

寄张左瞽

张生脱略今有年,食无粱肉眠无毡。

丈夫既与世不偶,贫贱肯为人所怜。

齐眉已喜孟光敬,剪发况闻陶母贤。

拂衣归来好共隐,与尔共耕沮溺田。

(0)

湖上二首·其二

汀鹭映湖波,清白两无愧。

立尽风雨寒,颇为口腹累。

(0)

赠济古舟

久留句践国,同寓给孤园。

聊发溪头笑,何殊石上魂。

卧云秋对榻,敲月夜过门。

愿奉三乘法,常依两足尊。

(0)

送友晓发赴北

荒鸡三唱后,河汉正西流。

太白孤星晓,中华大野秋。

树低江郭远,风急草烟收。

此去金台上,观光乐胜游。

(0)

朱矶除夕

骇浪惊风动楚天,乡心羁思漫年年。

鲈鱼不受寒江钓,今夜朱矶雪满船。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