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少室峰衔月,路绕黄河岸走沙。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东土(dōng tǔ)的意思:东土意为东方的土地,泛指中国。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河岸(hé àn)的意思:指河流两岸,比喻事物的两个极端或对立面。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讲悟(jiǎng wù)的意思:指人们明白事理,懂得道理。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南宗(nán zōng)的意思:南宗是一个指代佛教南宗宗派的成语,也用来形容某一事物或思想在一定地区或团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车(sān chē)的意思:指三辆车,比喻多次努力、多方尝试。
释家(shì jiā)的意思:指佛家的宗派或僧人。
石幢(shí chuáng)的意思:指石碑、石柱,也比喻坚定不移的信仰或决心。
天涯(tiān yá)的意思:指天边,引申为指遥远的地方或极远的地方。
听讲(tīng jiǎng)的意思:专心倾听讲授的内容。
团蒲(tuán pú)的意思:形容人多聚集在一起,热闹非凡。
问经(wèn jīng)的意思:指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请教学问。
五蕴(wǔ yùn)的意思:指人的身体和心灵所具备的五种方面的构成要素。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焦复亨寻访少林寺僧人却未遇的经历。首句“坐破团蒲记释家”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和对僧人的期待,他长时间静坐于蒲团上,希望能与僧人交流佛法。次句“参师底事去天涯”则透露出僧人不知所踪,仿佛远行天涯,增加了寻访的难度。
第三句“云开少室峰衔月”通过描绘山峰上的月色,渲染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僧人可能在山中修行。第四句“路绕黄河岸走沙”进一步描绘了寻找之路的艰辛,黄河岸边的沙尘满目,增添了寻访的艰辛和遥远感。
第五句“东土问经空五蕴”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探究,即使未能找到僧人,也渴望从佛法中获取智慧。第六句“南宗听讲悟三车”则借南宗禅学,暗示自己在聆听佛法讲解时有所领悟。
最后一句“石幢旧在无人礼,落日寒林噪暮鸦”,以石幢无人礼拜和暮鸦的嘈杂声作结,既写出寺庙的荒凉,又寓含了诗人对僧人不在的深深遗憾,以及对佛法寂寥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寻访僧人未果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僧人生活的想象,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中书李舍人纾
萍翻蓬自卷,不共本心期。
复入重城里,频看百草滋。
水流归思远,花发长年悲。
尽日春风起,无人见此时。
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人不遇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
送萧二
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于春。
又闻故里朋游尽,到日知逢何处人。
题平湖
平湖湖畔雨晴新,南北东西不隔尘。
映野烟波浮动日,损花风雨寂寥春。
山无俗路藏高士,岸泊仙舟忆主人。
那得载来都未保,此心离此甚情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