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萧 架 阁 第 一 百 二 十 四 宋 /文 天 祥 诸 生 旧 短 褐 ,张 目 视 寇 雠 。高 义 终 焉 在 ,白 骨 更 何 忧 。
- 注释
- 诸生:学生们。
旧:过去的。
短褐:简陋的衣服。
张目:睁大眼睛。
视:注视。
寇雠:敌人。
高义:高尚的道义。
终焉:始终。
在:存在。
白骨:白骨累累(比喻战争的残酷)。
更:再,还。
何忧:有什么可忧虑的。
- 翻译
- 学生们过去穿着简陋的衣服,睁大眼睛注视着敌人。
高尚的道义始终存在,面对白骨累累,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反映了他坚定的抗元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诗中“诸生旧短褐,张目视寇雠”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群身穿简陋军装、眼神坚定的人们正视着侵略者的场景,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敌的决心。“高义终焉在,白骨更何忧”则表达了诗人即使面对牺牲也在所不惜,只要能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正义,即便是死去变为白骨,也无所谓忧愁。这两句充分展示了文天祥作为一代忠良的高尚品格和壮烈情怀。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短褐与寇雠形成鲜明对照,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坚定信念也构成强烈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于抗争的坚定信仰。同时,这种信仰和决心又是建立在深厚的民族情感之上的,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更蕴含着广泛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自觉。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沉雄,充分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通过这短短四句,读者可以感受到南宋末年那种悲壮而崇高的时代精神,以及文天祥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代表之一所展现出的英勇与忠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一月八日驱车南行客况寥落赋此见志
驱车行,驱车行,护国寺前天欲明。
空劳弟侄远相送,悽然别去难为情。
萧条莫述眼前状,叱咤惟闻耳畔声。
雨馀到处足行潦,泥深没毂愁颠倾。
土桥垂垂架冰壑,乘危岌岌尤堪惊。
日高犹自未盥栉,枵腹时作春雷鸣。
亭午前村寻逆旅,草草一饭劳经营。
土床茅舍寒彻骨,坐席未煖催登程。
晚来僦得半间屋,孤灯明灭烟纵横。
酿雪可堪风挟势,破愁聊藉酒为兵。
月色未阑车又动,满身霜雪怯残更。
驱车行,朝复夕,客路年光驹过隙。
嗟予南北苦奔驰,禄食明时竟何益。
埋轮叱驭怀前修,千载英称犹籍藉。
阮生底事哭穷途,万里通衢随所适。
行人莫问车中谁,我亦皇家二千石。
《十一月八日驱车南行客况寥落赋此见志》【明·杨旦】驱车行,驱车行,护国寺前天欲明。空劳弟侄远相送,悽然别去难为情。萧条莫述眼前状,叱咤惟闻耳畔声。雨馀到处足行潦,泥深没毂愁颠倾。土桥垂垂架冰壑,乘危岌岌尤堪惊。日高犹自未盥栉,枵腹时作春雷鸣。亭午前村寻逆旅,草草一饭劳经营。土床茅舍寒彻骨,坐席未煖催登程。晚来僦得半间屋,孤灯明灭烟纵横。酿雪可堪风挟势,破愁聊藉酒为兵。月色未阑车又动,满身霜雪怯残更。驱车行,朝复夕,客路年光驹过隙。嗟予南北苦奔驰,禄食明时竟何益。埋轮叱驭怀前修,千载英称犹籍藉。阮生底事哭穷途,万里通衢随所适。行人莫问车中谁,我亦皇家二千石。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1367c6d842f3c00176.html
望洞庭
少陵乾坤句,梦寐三十秋。
我来值岁暮,水落露芳洲。
其气犹雄浑,蒸郁塞九州。
是日北风急,浪势如陵丘。
舟楫未可济,君山青欲浮。
神物疑不蛰,烟涛舞苍虬。
万鱼纷相从,大者能吞舟。
观久意未厌,踌躇生远愁。
会乘三春涨,坐看万里流。
百怪莫敢匿,群龙争戏游。
高楼疾椎碎,一洗江湖忧。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