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怀》
《书怀》全文
宋 / 盛明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行自得松竹相知

避世天宝编年义熙

鸟驯时傍户,婢小亦吟诗

薇蕨秋来少,香生芋熟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避世(bì shì)的意思:避开尘世繁忙的纷扰,远离尘嚣。

编年(biān nián)的意思:按年份顺序编排的历史记录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松竹(sōng zhú)的意思:指松树和竹子,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

天宝(tiān bǎo)的意思:指天上的宝物,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薇蕨(wēi jué)的意思:指微小、细碎的事物。

相知(xiāng zhī)的意思:相互了解并深知彼此的心意。

义熙(yì xī)的意思:指道义光明,善行显赫。

吟诗(yín shī)的意思:吟咏诗词。

自得(zì dé)的意思:自我满足,自我得意

翻译
在溪流与山峦间悠然漫步,松竹是最亲密的伴侣。
避开尘世在天宝年间隐居,查阅编年史探寻义熙时代的道义。
小鸟常在屋旁悠闲,就连年轻的女仆也会吟诵诗歌。
秋天薇菜和蕨类稀少,只有在香芋成熟时才带来一丝香气。
注释
溪山:山水风景。
行自得:悠然自得。
松竹:松树和竹子。
相知:亲近,知己。
避世:隐居避开尘世。
天宝:唐朝的一个年号。
编年问义熙:查阅历史资料寻找义熙时期的道义。
鸟驯:小鸟温顺。
傍户:靠近房屋。
吟诗:吟咏诗歌。
薇蕨:薇菜和蕨类。
秋来少:秋季稀少。
香生:香气产生。
芋熟:芋头成熟。
鉴赏

这首诗名为《书怀》,作者盛明远是宋代文人。诗中表达了诗人独自游历溪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适心境。"溪山行自得,松竹最相知"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地漫步山水之间,与松竹为伴,显示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避世逢天宝,编年问义熙"暗含了诗人选择远离尘世纷扰,追求的是天宝年间(唐朝盛世)的宁静和义熙年间的道义理想。

"鸟驯时傍户,婢小亦吟诗"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静,连小鸟也懂得亲近人类,家中年轻的女仆也能吟诵诗句,显示出诗人家庭文化的熏陶。"薇蕨秋来少,香生芋熟时"则通过写秋季薇蕨稀疏,暗示时光流转,而香甜的芋头成熟,象征着生活的简单满足和丰收的喜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盛明远
朝代:宋

吴江人。度宗咸淳六年领乡荐,为广州录事判官。宋亡不仕。元世祖闻其贤,召判惠州,不就。诏书责迫,乃变姓名,为道士以终。
猜你喜欢

冬夜集赵宪副仲履宅

开尊霜月坐更深,忆向昆明寄短吟。

绿野初归有琴鹤,青门将隐得山林。

忧时尚问诸蛮戍,破虏遥传六诏音。

白首谁怜赵充国,留屯终见老臣心。

(0)

吉赞渡逢暮雨

音书愁里隔,烟火望中分。

五渡船船雨,千峰树树云。

洛神波上袜,湘女竹间裙。

赋客空相忆,瑶华一寄君。

(0)

秋晓渡鱼塘海寄郑二

晨榜催宵发,荒烟浦溆迷。

津遥微见树,村近稍闻鸡。

宿莽渔先起,残荷鹭尚栖。

羡君高枕卧,谁念庾安西。

(0)

美人叹

妾家长安陌,深闺畏人识。

耻同宋家东,羞过李城北。

照日爱同心,迎风思比翼。

琴瑟向户弹,机杼当窗织。

织成锦字正怀春,弹罢金垆待薰夕。

不分朝霞洛浦中,岂随暮雨巫山侧。

对镜时矜绝代容,临池自爱倾城色。

倾城绝代人罕知,三五二八怜芳姿。

幽兰颇诵美人赋,彤管闲吟静女诗。

正当二月繁花日,已见三星在户时。

匏瓜织女几回看,世无蹇脩良独难。

皎皎轻烟停水际,娟娟明月出云端。

纵然台上逢萧史,愿向山中待伯鸾。

讵惜盛年鸳偶少,自怜中夜凤楼寒。

(0)

秋怀四首·其二

落日照古原,步出北门山。

西京昔云季,墟墓多遘患。

取土已过坯,摧墉无遗磗。

珠襦达襚道,玉碗出人间。

荆棘生颓陇,狐兔穴幽埏。

樵牧踯躅歌,便房宁复完。

佳城何郁郁,今见白日寒。

南武雄一州,今不保重泉。

千秋万岁后,人事空长叹。

恻怆雍门吟,泪尽不能言。

(0)

别诗

晨风忽萧萧,白露一何早。

嗟我思故乡,送君就长道。

骊驹在玉门,岂得长宴好。

长安多贵游,冠簪杂羽葆。

子独万里行,令予结怀抱。

惆怅枌榆情,临岐思如捣。

赠子玉连环,佩子金光草。

离别岂不悲,荣名以为宝。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