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平乐五首·其五》
《清平乐五首·其五》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清平乐

画帘低照,一树绯桃笑。

澹艳明妆薄晓,占得春阴多少

临风独倚朱栏晚来犹怯微寒

第一内家鬓影簪花与人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鬓影(bìn yǐng)的意思:指美女的鬓发在阳光下的倒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薄晓(bó xiǎo)的意思:指天刚亮。

春阴(chūn yīn)的意思:指春天阴沉、多云的天气。

澹艳(dàn yàn)的意思:形容色彩柔和、温和而不张扬的美丽。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绯桃(fēi táo)的意思:指红得像桃子一样鲜艳的颜色。

画帘(huà lián)的意思:画帘是指用画或绣的帘子,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人物。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明妆(míng zhuāng)的意思:指化妆得体,妆容明亮而不浓重。

内家(nèi jiā)的意思:指内功修炼的武术流派,强调内力的运用和心意的调动。

晚来(wǎn lái)的意思:迟到、来晚了

微寒(wēi hán)的意思:微微寒冷,略有寒意

艳明(yàn míng)的意思:形容色彩鲜艳明亮。

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簪花(zān huā)的意思:指佩戴鲜花或花饰的意思。

朱栏(zhū lán)的意思:指红色的栏杆,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鉴赏

这首《清平乐五首(其五)》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桃花盛开,女子簪花梳妆的生动画面。

“画帘低照,一树绯桃笑。” 开篇以“画帘低照”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温馨的氛围,紧接着“一树绯桃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生命,仿佛在春风中绽放笑颜,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澹艳明妆临薄晓,占得春阴多少。” 描述了女子在晨光微曦中,淡雅的妆容映衬着鲜艳的桃花,仿佛是春日里的一抹亮色,占据了春天的一部分阴柔之美。这里通过“澹艳明妆”和“春阴”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女子的温婉与美丽,也暗示了春天的多变与神秘。

“临风独倚朱栏,晚来犹怯微寒。” 这两句描绘了女子在风中独立倚靠栏杆的情景,虽是春日,但仍有微寒之意,体现了季节转换的微妙。女子的孤独与对寒冷的敏感,增添了几分哀愁与细腻的情感。

“第一内家鬓影,簪花尽与人看。” 最后一句点明了女子的身份——“内家”,即宫中之人,她将发髻梳理成“第一”的样式,并且在头上插上花朵,不仅是为了装饰自己,也是为了展示给他人观赏。这一细节透露出女子的高贵身份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她可能身处宫廷,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美景与女子的美丽形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淡淡哀愁和对美的追求,是一幅富有情感与意境的画面。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惜分飞.桂花

喜入眉心黄点莹。珠佩玲珑透影。风露萧萧冷。

梦回月窟香成阵。秋后情怀君莫问。

拼了因他瘦损。不似寻常韵。细看没处安排闷。

(0)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九

积雪滴还冻,斜阳阴复明。

千峰浓淡碧,一水浅深清。

医卜犹真禄,樵渔亦美名。

人皆云有命,我独得无生。

(0)

昌州海棠有香·其一

我到昌州看海棠,恰逢时节近重阳。

人言好种亦难得,只有州衙一树香。

(0)

西湖旧梦·其二

如此湖山正好嬉,游人船上醉如泥。

黄莺不入垂杨柳,却立海棠花上啼。

(0)

巴江

巴□鼓棹兴悠悠,野鹿衔花出峡头。

网得巨鱼堪切脍,携觞重上荔枝楼。

(0)

洞玄观

葛玄功行满三千,白日骖鸾上碧天。

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