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五日夜陪留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
《八月十五日夜陪留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经岁侍佳节无如阴霭何。

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

未免银缸进,空闻玉漏过。

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果然(guǒ rán)的意思:果真如此,正如所料

佳节(jiā jié)的意思:指美好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鸣珂(míng kē)的意思:指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展示才能。

时雨(shí yǔ)的意思:指早春时节的细雨。

未免(wèi miǎ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过于极端、不可避免或无法容忍。

无如(wú rú)的意思:没有比得上的、无法相比的

银缸(yín gāng)的意思:指非常珍贵、宝贵的东西。

阴霭(yīn ǎi)的意思:指天空阴沉,云气密布,形容天气阴暗、昏暗。

雨足(yǔ zú)的意思:形容雨水充足,下得很大。

玉漏(yù lòu)的意思:指美女的脖子,也用来形容美女的颈项。

月华(yuè huá)的意思:指月光,也可以比喻优美的诗文或音乐。

注释
经岁:每年。
侍:度过。
佳节:节日。
无如:难以。
阴霭:阴沉的天气。
果然:确实。
时雨:及时的雨水。
足:足够。
安用:何必需要。
月华:月光。
未免:无法避免。
银缸:银灯。
进:点亮。
空闻:只听见。
玉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象征时间流逝。
庾公:指庾亮,东晋名士。
兴不浅:兴致浓厚。
久为:长久。
驻:停留。
鸣珂:马铃声。
翻译
每年度过佳节时,阴霾总难消解。
确实雨水充足,月亮的光辉又何需太多。
无法避免点亮银灯,只能听见滴漏声声。
庾公兴致浓厚,长久停留不愿离去,马铃声中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中秋节.value夜里与朋友共同期待明月、品味时光的场景。"经岁侍佳节,无如阴霭何"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不满现实中阴霾天气的无奈。接着"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则是在说即使没有明月,连绵的细雨也足以让人感到满足,不需要过多的月色来装点夜晚。

诗中的"未免银缸进,空闻玉漏过"写的是时间在悄然流逝,即便是精致的水钟声,也只能空留听觉上的享受,而无从得见月亮。这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难以把握的哀愁。

最后,"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则是指诗人在长时间内都未能如愿看到明月,就像古代文学家庾信一样,对待佳节有着深厚的情感。"驻鸣珂"一词,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中秋月亮的期待与失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寄伯兄季质及诸弟·其三

金台为客动经年,北望乡山万里天。

书札久无朋旧问,官居惟有老亲怜。

白云渺渺西江外,归雁翩翩落日边。

早晚淦头逢驿使,殷勤为我寄长篇。

(0)

北京八景·其四琼岛春云

蓬莱东望近扶桑,冉冉春云接下方。

隔水楼台通御气,半空草树发天香。

花间驻辇霓旌湿,海上传书鹤梦长。

映日龙文还五色,殿头常得近清光。

(0)

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其三

都门翘首思如飞,万里乡山入望微。

久客情怀随处好,故人书札近来稀。

江南落日孤云远,旅馆西风一雁归。

昨寄黄庭缄远意,使来应想达京畿。

(0)

题兰谷

种兰在幽谷,清绝少人过。

香露侵衣润,光风拂席多。

瑶琴无俗韵,澧浦有遗歌。

芳室薰融久,应知德不磨。

(0)

岁暮祀太庙斋宿翰林奉简胡杨二学士·其三

五城风雪暮,万里属残年。

话旧情偏洽,论诗席屡前。

禁钟人语静,高阁漏声传。

未有归田计,聊歌桂树篇。

(0)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其一

太液临仙岛,微凉动早秋。

雨馀芳树静,岸远杂花稠。

鱼跃冲波外,鸥眠近水头。

词臣叨宠渥,载笔重追游。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