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池台(chí tái)的意思:池台是一个指代园林中的亭台建筑的成语,意为水池边的亭台。在引申义中,池台也可指代住宅或官邸中的亭台。
林珍(lí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才辈出、人员众多,如同茂盛的森林。
卢橘(lú jú)的意思:卢橘是一个形容人办事不谨慎、不小心而导致失败或损失的成语。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杨梅(yáng méi)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行为像杨梅一样酸甜苦辣,多用来形容人生经历或情感体验丰富。
珍木(zhēn mù)的意思:指极为珍贵的木材,比喻非常宝贵的人才或物品。
中见(zhōng jiàn)的意思:指能够从一件事物的局部看出整体的特点或本质。
- 注释
- 上林:皇家园林。
珍木:珍贵的树木。
暗池台:隐蔽的池塘和平台。
蜀产:蜀地(四川)的产品。
吴包:吴地(江苏一带)的包裹。
卢橘:古代南方的柑橘品种。
粽里:粽子里面。
杨梅:一种水果。
- 翻译
- 皇家园林中的珍贵树木和池塘边的美景,来自蜀地和吴地的千里迢迢。
不只是餐桌上能看到来自卢橘的美味,偶尔在粽子中也能尝到杨梅的酸甜。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端午节庆祝图景。开篇“上林珍木暗池台”,设定了一个幽深宁静的自然环境,上林指的是上等的森林,而珍木暗示着这里树木稀奇而又郁郁葱葱,暗池台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古雅的氛围。
接下来的“蜀产吴包万里来”,蜀产指的是四川出产的物品,而吴包则是江南一带的特产。诗人提到这些远道而来的珍奇,展现了当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情况,同时也强调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盛大与热闹。
“不独盘中见卢橘”,这里的卢橘可能是指一种精致的小食品,或许是用来比喻端午节特有的粽子。诗人通过这句话,说明节日期间人们享用的不仅仅是盘中的美食,更有其他的乐趣。
最后“时于粽里得杨梅”,粽是一种在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而杨梅则是一种带酸味的水果。诗人提到从粽子中发现杨梅,可能是在比喻端午节不仅有粽子的传统美食,还有其他惊喜等待人们去探索和享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物产交流和节日习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端午节图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苏轼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个人生活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