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五》
《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

不独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池台(chí tái)的意思:池台是一个指代园林中的亭台建筑的成语,意为水池边的亭台。在引申义中,池台也可指代住宅或官邸中的亭台。

林珍(lí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才辈出、人员众多,如同茂盛的森林。

卢橘(lú jú)的意思:卢橘是一个形容人办事不谨慎、不小心而导致失败或损失的成语。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杨梅(yáng méi)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行为像杨梅一样酸甜苦辣,多用来形容人生经历或情感体验丰富。

珍木(zhēn mù)的意思:指极为珍贵的木材,比喻非常宝贵的人才或物品。

中见(zhōng jiàn)的意思:指能够从一件事物的局部看出整体的特点或本质。

注释
上林:皇家园林。
珍木:珍贵的树木。
暗池台:隐蔽的池塘和平台。
蜀产:蜀地(四川)的产品。
吴包:吴地(江苏一带)的包裹。
卢橘:古代南方的柑橘品种。
粽里:粽子里面。
杨梅:一种水果。
翻译
皇家园林中的珍贵树木和池塘边的美景,来自蜀地和吴地的千里迢迢。
不只是餐桌上能看到来自卢橘的美味,偶尔在粽子中也能尝到杨梅的酸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端午节庆祝图景。开篇“上林珍木暗池台”,设定了一个幽深宁静的自然环境,上林指的是上等的森林,而珍木暗示着这里树木稀奇而又郁郁葱葱,暗池台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古雅的氛围。

接下来的“蜀产吴包万里来”,蜀产指的是四川出产的物品,而吴包则是江南一带的特产。诗人提到这些远道而来的珍奇,展现了当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情况,同时也强调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盛大与热闹。

“不独盘中见卢橘”,这里的卢橘可能是指一种精致的小食品,或许是用来比喻端午节特有的粽子。诗人通过这句话,说明节日期间人们享用的不仅仅是盘中的美食,更有其他的乐趣。

最后“时于粽里得杨梅”,粽是一种在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而杨梅则是一种带酸味的水果。诗人提到从粽子中发现杨梅,可能是在比喻端午节不仅有粽子的传统美食,还有其他惊喜等待人们去探索和享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物产交流和节日习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端午节图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苏轼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个人生活情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斜川道上望庐山三绝·其二

青山放足溪转腰,蓑翁理网儿摇舠。

先生畴日骑鱼去,岸上人家谁姓陶。

(0)

送慧禅人往上江籴麻米·其二

云门糊饼赵州茶,里许明明著得些。

公案见成知味底,一千二百衲僧家。

(0)

大明庵留偈

略彴横门下转流,挂窗山在屋檐头。

大明古意是时节,霜夜月堂帘上钩。

(0)

题汤泉壁

禅庭谁立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

直待众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

(0)

雪岩

片片不于他处落,当阳突出崄崖机。

此时筑著聱禅客,卒急庞公未得归。

(0)

證道歌·其二四八

万两黄金也消得,道人有甚相交涉。

家中祖代没分文,广度河沙三界客。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