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嵇 山 道 芬 上 人 画 山 水 歌 唐 /顾 况 镜 中 真 僧 白 道 芬 ,不 服 朱 审 李 将 军 。渌 汗 平 铺 洞 庭 水 ,笔 头 点 出 苍 梧 云 。且 看 八 月 十 五 夜 ,月 下 看 山 尽 如 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道(bái dào)的意思:白道指的是正确的道路或正义的道路。
笔头(bǐ tóu)的意思:指写文章或书法时的笔尖或笔锋。
不服(bù fú)的意思:表示不服从、不接受某种规定、决定或命令,持有不同意见或态度。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平铺(píng pù)的意思:指整齐地铺设,形容摆放整齐、齐齐整整的样子。
如画(rú huà)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者形象非常美丽,宛如画中一般。
五夜(wǔ yè)的意思:连续五个晚上。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真僧(zhēn sēng)的意思:真正的僧人,指具备真实修行境界的佛教僧侣。
- 注释
- 镜中:镜子中的。
真僧:真正的僧人。
白道芬:诗人名。
不服:不屈服。
朱审:虚构人物,可能象征权威。
李将军:将军,也可能指代权威。
渌汗:清澈的汗水。
平铺:均匀分布。
洞庭水:洞庭湖的水面。
笔头:笔尖。
苍梧云:苍梧(古代地名)的云彩。
且看:且待,观赏。
八月十五夜:中秋之夜。
月下:月光下。
尽如画:全部像画一样美丽。
- 翻译
- 镜中的真实僧人白道芬,不被朱审李将军的威严所屈服。
清澈的汗水如同湖水般平铺在洞庭湖面上,他的笔触勾勒出苍梧的云彩。
让我们期待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下山景如画般美丽。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嵇山道芬上人画山水歌》。从这短短的五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僧侣道芬画艺的赞赏与描绘自然景色的深情。
"镜中真僧白道芬,不服朱审李将军。"
这里,顾况以"镜中真僧"形容道芬的画作,如同真实存在的一般,既表明了对道芬画技的赞赏,也暗示着他对于传统绘画之外,另有一番新的艺术追求。而"不服朱审李将军"则是说他的画艺超越了唐代著名画家朱景純、審祥和李思训,他们都是当时享有盛誉的画家,这里强调的是道芬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渌汗平铺洞庭水,笔头点出苍梧云。"
这两句描绘了道芬画作中景色的壮阔与生动。在这里,"渌汗"指的是水平如镜的湖面,而"洞庭水"则是古代对于湖南洞庭湖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一片开阔的水域。"笔头点出苍梧云"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画中山川云气的细节,"苍梧"指的是苍翠欲滴的山色,显示出了画中的层次感和深远感。
"且看八月十五夜,月下看山尽如画。"
这两句则转向了一个特定的时刻——中秋之夜,诗人在这样的夜晚观赏道芬的画作,感觉就像置身于真实的山水之间。这不仅是对道芬画技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一种感受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侣道芬的画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展示了一种超越传统框架、追求个人风格的艺术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李厚秘校赴相州户曹
迎妇金貂宅,之官铜雀台。
俱新是婚宦,有素独怜才。
簿领时能拨,图书日可开。
无劳叹州县,自足脱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