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和 待 勤 照 上 人 不 至 唐 /皇 甫 冉 东 洛 居 贤 相 ,南 方 待 本 师 。旌 麾 俨 欲 动 ,杯 锡 杳 仍 迟 。积 雪 迷 何 处 ,惊 风 泊 几 时 。大 臣 能 护 法 ,况 有 故 山 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师(běn shī)的意思:指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自己是最高的权威。
大臣(dà chén)的意思: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也用来形容能力高强、才干出众的人。
东洛(dōng luò)的意思:指东方的山河,泛指辽阔的东方地区。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护法(hù fǎ)的意思:指维护法律、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的行为。
积雪(jī xuě)的意思:指积聚的雪,比喻长时间积累的事物。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旌麾(jīng huī)的意思:指旗帜、军旗。也指旗帜飘扬,军队整齐列阵的景象。
惊风(jīng fēng)的意思:形容事情突然发生,引起人们的惊讶和震动。
南方(nán fāng)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南方地区。
贤相(xián xiàng)的意思:指贤明能干的宰相或高官。
有故(yǒu gù)的意思:有故意味着有故事、有来历,形容事物有一定的背景或由来。
- 翻译
- 东洛居住着贤明的宰相,南方等待着佛法的导师。
军旗整齐,似乎即将出发,但赐给僧人的酒杯和锡杖却迟迟未到。
厚厚的积雪掩盖了道路,不知道要去哪里,惊风不定,何时才能停歇。
作为大臣能够维护佛法,更何况还有回归故乡的愿望。
- 注释
- 东洛:洛阳,古代都城之一。
贤相:德才兼备的宰相。
南方:指佛教发源地南亚地区。
本师:原始的佛法导师。
旌麾:军旗,此处借指使者或僧侣的仪仗。
杯锡:僧侣出行时携带的酒杯和锡杖。
迷何处:迷失方向。
泊几时:何时停留。
护法:维护佛法。
故山:故乡,这里可能暗指僧侣的归宿。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作品,名为《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大臣护法能力的赞扬。
“东洛居贤相,南方待本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贤能之士或心中的导师充满期待之情。东洛和南方可能是指向某个特定的人物或者理想的栖息之地。
“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即将出发却又被迫等待的情景。旌麾(旗帜)和杯锡(古代行军时用来指挥的器物)都是战争或军队行动中的象征,而“俨欲动”和“杳仍迟”则传达了一种即将开始却又被迫延缓的情形。
“积雪迷何处,惊风泊几时。”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等待中的无奈。积雪和惊风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但在这里却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推移和内心的焦虑。
“大臣能护法,况有故山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国家大臣能够守护法律与秩序的肯定,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况有故山期"暗示着诗人内心中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希望能够如期返回那片充满情感联结的土地。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贤能之士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稳的期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