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呗声(bài shēng)的意思:指音乐、歌唱等声音悠扬、动听。
禅师(chán shī)的意思:指佛教禅宗的高僧,也泛指精通禅宗的人。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都城(dū chéng)的意思:都城指的是国都或者首都。
梵呗(fàn bài)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扬。
分外(fèn wài)的意思:特别,非常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假榻(jiǎ tà)的意思:指虚假的床榻,比喻虚假的名利或权势。
交情(jiāo qing)的意思:互相结交、建立友谊
酥酡(sū tuó)的意思:形容人的容颜红润而有光泽。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香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通过口耳相传传扬美名或事物的好处。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斋筵(zhāi yán)的意思:指清净的宴席,也指举行宴会。
知我(zhī wǒ)的意思:了解我自己
-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宝庆寺的情景与感受。首句“衣冠笑整入都城”,以轻松愉悦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步入都市时的从容与微笑,仿佛带着一丝得意与满足。接着,“假榻丛林分外清”一句,巧妙地将寺庙的环境与都市的喧嚣对比,突出了寺庙的宁静与清幽。
“凉入梧桐风渐急,香传薝卜雨初晴”两句,运用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梧桐树在微风中摇曳,带来阵阵清凉;薝卜花的香气随雨后湿润的空气弥漫开来,给夜晚增添了几分静谧与芬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嗅觉上的感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斋筵屡设酥酡供,经室常闻梵呗声”则进一步展示了寺庙生活的仪式感与宗教色彩。频繁设置的斋宴,供奉着美味的食品,体现了对生活的尊重与感恩;而经室内常响起的梵呗之声,则是精神追求与信仰的象征,让整个场景充满了神圣与和谐的气息。
最后,“独爱禅师知我者,交情还似在鸡鸣”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在寺庙中找到的精神共鸣。这里的“鸡鸣”可能暗指清晨的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也寓意着诗人与禅师之间深厚而纯粹的友谊,如同清晨的阳光般温暖而明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独特而深刻的体验,以及在繁忙都市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三朝阳台
巫峰十二青参差,石形俨现仙娥姿。
苍藤翠木怯凄冷,精诚夜感襄王思。
仙衣缥缈仙裙湿,云影飘飖雨声急。
阳台朝暮不胜情,高唐想像愁无极。
梦中奇遇事杳冥,公子雕辞亦胸臆。
荒凉古庙屹江干,台空不见行云迹。
游人怅望尚徘徊,古碑寂寂荒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