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宝庆寺》
《宿宝庆寺》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衣冠笑整入都城假榻丛林分外清。

凉入梧桐风渐急,香传薝卜雨初晴。

斋筵屡设酥酡供,经室常闻梵呗声

独爱禅师知我者,交情还似在鸡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呗声(bài shēng)的意思:指音乐、歌唱等声音悠扬、动听。

禅师(chán shī)的意思:指佛教禅宗的高僧,也泛指精通禅宗的人。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都城(dū chéng)的意思:都城指的是国都或者首都。

梵呗(fàn bài)的意思: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颂扬。

分外(fèn wài)的意思:特别,非常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假榻(jiǎ tà)的意思:指虚假的床榻,比喻虚假的名利或权势。

交情(jiāo qing)的意思:互相结交、建立友谊

酥酡(sū tuó)的意思:形容人的容颜红润而有光泽。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香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通过口耳相传传扬美名或事物的好处。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斋筵(zhāi yán)的意思:指清净的宴席,也指举行宴会。

知我(zhī wǒ)的意思:了解我自己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宝庆寺的情景与感受。首句“衣冠笑整入都城”,以轻松愉悦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步入都市时的从容与微笑,仿佛带着一丝得意与满足。接着,“假榻丛林分外清”一句,巧妙地将寺庙的环境与都市的喧嚣对比,突出了寺庙的宁静与清幽。

“凉入梧桐风渐急,香传薝卜雨初晴”两句,运用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梧桐树在微风中摇曳,带来阵阵清凉;薝卜花的香气随雨后湿润的空气弥漫开来,给夜晚增添了几分静谧与芬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嗅觉上的感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斋筵屡设酥酡供,经室常闻梵呗声”则进一步展示了寺庙生活的仪式感与宗教色彩。频繁设置的斋宴,供奉着美味的食品,体现了对生活的尊重与感恩;而经室内常响起的梵呗之声,则是精神追求与信仰的象征,让整个场景充满了神圣与和谐的气息。

最后,“独爱禅师知我者,交情还似在鸡鸣”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在寺庙中找到的精神共鸣。这里的“鸡鸣”可能暗指清晨的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开始,也寓意着诗人与禅师之间深厚而纯粹的友谊,如同清晨的阳光般温暖而明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独特而深刻的体验,以及在繁忙都市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高彦敬画

千叠砚坳云,岩崖杳莫分。

图馀清兴在,又为客书裙。

(0)

余观近时诗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为赋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三朝阳台

巫峰十二青参差,石形俨现仙娥姿。

苍藤翠木怯凄冷,精诚夜感襄王思。

仙衣缥缈仙裙湿,云影飘飖雨声急。

阳台朝暮不胜情,高唐想像愁无极。

梦中奇遇事杳冥,公子雕辞亦胸臆。

荒凉古庙屹江干,台空不见行云迹。

游人怅望尚徘徊,古碑寂寂荒莓苔。

(0)

次韵友人雨后过绿猗亭

山径无人扫白云,苔痕草色雨馀春。

款门看竹客无事,汲井烹茶主不贫。

亭外幽花闲自落,林间啼鸟偶相亲。

知君未拟归城市,曳杖时还访野人。

(0)

夜宿李氏馆

坐我高斋笑语新,此时归思浩然生。

不因乘兴一来往,争识孤云物外情。

(0)

次郑公除夕韵

爆竹声除腊,洪钧气转春。

一年诗太苦,今日酒偏醇。

援笔题桃帖,焚香供玉宸。

仰看云汉外,斗柄指东津。

(0)

苦热

苦热中夜起,仰视天沉沉。

众星失光耀,云雾生晦阴。

丰隆亦凭凌,霹雳闻迅音。

欲雨竟不成,徒受苦热侵。

人事不可问,天意诚难谌。

安得金飙来,悠然清我心。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