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癸 亥 除 夕 明 /曹 学 佺 廿 年 曾 注 粤 参 藩 ,前 后 趋 承 站 主 恩 。岭 外 民 生 空 杼 轴 ,辽 阳 兵 气 咽 关 门 。私 忧 国 计 无 归 着 ,屡 到 家 书 亦 厌 烦 。半 百 已 过 弹 指 顷 ,尚 留 残 烛 照 黄 昏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百(bàn bǎi)的意思:指五十岁左右的年龄。
兵气(bīng qì)的意思:指军人的气势和战斗精神。
到家(dào jiā)的意思:达到最高水平或程度,完全掌握
关门(guān mén)的意思:指关闭门户,拒绝外人进入。
归着(guī zhe)的意思:指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趋势发展、变化。
国计(guó jì)的意思:
(1).治国的方针大计。《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2).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家书(jiā shū)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书信来表达亲情、问候、关心等情感。
辽阳(liáo yáng)的意思:形容言语辞令犀利,能言善辩。
岭外(lǐng wài)的意思:指距离自己所在地较远的地方。
民生(mín shēng)的意思:指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计。
气咽(qì yè)的意思:指因愤怒或气愤而无法说话或说不出话来
前后(qián hòu)的意思:指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趋承(qū chéng)的意思:追随,顺从
私忧(sī yōu)的意思:指个人的忧虑、烦恼或私人的心事。
无归(wú guī)的意思:没有归宿,无处可归
厌烦(yàn fán)的意思:厌烦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感到厌倦和不耐烦。
忧国(yōu guó)的意思:忧国是指为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福祉而忧虑担心。
烛照(zhú zhào)的意思:像烛光一样照亮,比喻明亮、清晰。
杼轴(zhù zhóu)的意思:杼轴是指纺织工具中的纺轴和纺杼,比喻人的心思、计划或事物的中心。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学佺在癸亥除夕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忧虑。首句“廿年曾注粤参藩”回忆了诗人过去二十年在广东任职的经历,对朝廷的忠诚和效劳可见一斑。接着,“前后趋承站主恩”描绘了他追随主子,尽忠职守的情景。
“岭外民生空杼轴”暗示了岭南地区民生凋敝,如同织机空转,无人使用,揭示了战乱或贫困带来的影响。“辽阳兵气咽关门”则将视线转向东北边疆,辽阳一带战事紧张,关门紧闭,气氛压抑。
“私忧国计无归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计的深深忧虑,感到无计可施,个人的忧虑与国家的困境交织在一起。“屡到家书亦厌烦”则反映出诗人频繁收到家书,但因忧虑国事而心生厌倦,无法静心回复。
最后两句“半百已过弹指顷,尚留残烛照黄昏”以时光匆匆和残烛黄昏的景象,寓言诗人已步入老年,感叹岁月如梭,但仍心系国家,希望能为国家分忧,直到最后一刻。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沧桑感,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岩双砚歌柬药亭
玉则美矣磨于物,砺能磨物粗其质。
其温如玉润可磨,端溪紫石真无匹。
唐家中叶始得名,宋坑宣德已云精。
石工斧凿越江底,耳边仰听闻涛声。
蛇行鼠穴日益下,燃膏不借三光明。
琼浆玉髓恣求取,青花蕉白如脂凝。
水岩擅美匪自古,依稀记得明崇祯。
与君两砚本一石,当时割玉为双璧。
分藏箧笥三十春,往往兴云成五色。
为君不胫走文章,为君得路通仙籍。
笔飞墨舞信有神,载事纪言世谁敌。
共形岂复计菀枯,同调何常异肝膈。
君不见干将莫邪出延津,为跃为潜各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