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晴相媚,携尊日可重。
君看千水外,已自长芙蓉。
这首诗描绘了在白马湖泛舟的情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宛宛春潮入”以婉转的春潮起笔,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温柔的背景。接下来,“纷纷上客从”则描绘了众多宾客乘船而来的情景,热闹而充满活力。
“湖今荡白马,棹恐碍游龙”两句,巧妙地将湖面比作白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湖面的波光粼粼,同时也暗示了湖面的广阔与清澈。同时,通过“棹恐碍游龙”的比喻,既表达了划船时的小心谨慎,也暗喻了湖中可能存在的神秘生物或美丽的景象。
“折柳晴相媚,携尊日可重”则进一步描绘了湖边的景色与活动。折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行为,象征着离别或相思之情;晴日里的柳树更加妩媚动人,与友人共饮美酒,享受着悠闲时光。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最后,“君看千水外,已自长芙蓉”以一种展望的姿态收尾,仿佛诗人正站在湖边,遥望远方,想象着千水之外的美景,那里的荷花已经盛开,预示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
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