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福寺罗汉阁》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资 福 寺 罗 汉 阁 宋 /方 信 孺 千 柱 依 然 跨 宝 坊 ,庭 前 柏 子 久 荒 凉 。明 珠 白 璧 无 人 识 ,赖 有 斯 文 万 丈 光 。
- 翻译
- 千根柱子依旧屹立在宝坊中,
庭院前的柏树籽已经荒芜了很久。
- 注释
- 千柱:形容数量众多的柱子。
宝坊:古代重要的建筑群或市场。
柏子:柏树结的种子,这里可能指柏树。
久荒凉:长时间的荒废、冷清。
明珠:比喻珍贵的东西,如人才或宝石。
白璧:洁白无瑕的美玉,也是珍贵之物。
无人识:没有人能识别或欣赏。
赖有:依赖有,幸亏有。
斯文:这里指文化和学问。
万丈光:极言光芒之大,象征深远的影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佛寺的荒凉景象,通过对庭院和建筑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文化遗产的感慨。"千柱依然跨宝坊"一句,设定了宏伟古老的寺庙场景,其中“千柱”形容罗汉阁的壮观,“跨宝坊”则突显其重要性与历史价值。
"庭前柏子久荒凉"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覆盖,柏树是一种常绿长寿的植物,但这里却被描绘成“久荒凉”,反映出寺庙的冷清与年华的痕迹。
"明珠白璧无人识"一句,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寺庙中的珍宝比作明珠白璧,这些原本应当被珍视的物品却因为无人赏识而失去了光彩,暗示着文化遗产的不被重视。
最后,“赖有斯文万丈光”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典籍(斯文)依旧发挥作用的心理慰藉。即便寺院荒凉,但佛法的智慧光芒仍然照耀着世间,这是诗人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以及面对现实冷漠时的精神自我安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留题惠山寺
惠山屹立千仞青,俯瞰天地鸿毛轻。
七窍既凿浑沌死,九龙攫雾雷神惊。
霹雳声中白石裂,银泉迸出青铅穴。
惟恨当年桑苧翁,玉浪翻空煮春雪。
何如跨龙飞上天,并与挈过昆仑巅。
散作大地清凉雨,免使苍生受辛苦。
我来叩泉泉无声,□曲冷光沈万古。
殿前风桧砉然鸣,日暮山灵打鼓钟。
金溪县孝女庙乐歌三章·其一
灵之来兮两旗张,导旌幢兮锵琳琅。
缤晻暧兮相颉颃,并辎軿兮归故乡。
归故乡兮民所望,昭肸蚃兮曶洋洋。
庭燎辉兮夜未央,椒兰发兮郁芬芳。
民报祀兮弗敢忘,心屏营兮咸肃将,灵格思兮民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