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非刑可比,耻患免而无。
舜扑书徒识,秦敲惨自愚。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笞责(chī zé)的意思:用鞭子或棍棒打击并责备。
非刑(fēi xíng)的意思:非刑是指非刑罚,即不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刑罚。
官刑(guān xíng)的意思:指官员使用职权对人施加的刑罚,也泛指官员滥用职权对人进行打压或迫害。
黎庶(lí shù)的意思:指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指社会中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拳拳(quán quán)的意思: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热爱、关心、敬重。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适意(shì yì)的意思:指符合自己的心意,使人感到满意、舒适的意思。
体肤(tǐ fū)的意思:体肤指的是身体的皮肤,引申为形容关心体贴别人、关怀他人的心意。
知道(zhī dào)的意思:了解、明白某事物的意义或情况。
执鞭(zhí biān)的意思:执掌权柄,掌管事务。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这首诗《蒲鞭》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比“官刑”与“蒲鞭”的使用,探讨了权力行使的道德边界与教育意义。
首联“自古官刑在,如何只用蒲。”开篇即提出疑问,自古以来就有严酷的刑罚,为何现今仅使用温和的“蒲鞭”?这里暗含对传统严厉刑罚的反思,引出对温和教育方式的推崇。
颔联“贤哉知道者,陋矣执鞭乎。”将“知道者”(即明智之人)与“执鞭者”(执行刑罚之人)进行对比,前者以智慧和道德引领,后者则可能流于粗暴和无知。这里强调了知识与智慧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颈联“草草存笞责,拳拳爱体肤。”指出传统的刑罚往往草率地执行,注重对身体的直接伤害,而忽略了对心灵的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对保护身体的重视,但更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关怀。
尾联“教非刑可比,耻患免而无。”进一步阐述教育与刑罚的不同本质,认为教育不应与刑罚相提并论,真正的耻辱在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同时,表达了对避免教育缺失的担忧。
尾句“舜扑书徒识,秦敲惨自愚。”通过历史典故,将“舜”与“秦”进行对比。舜在教育犯人时,使用鞭子的同时不忘教导,而秦则以残酷的刑罚来维护统治,结果却使自己更加愚蠢。这反映了作者对温和教育方式的肯定和对严酷刑罚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教育与刑罚的关系,以及在治理国家中应采取的正确方式。它强调了智慧、道德和教育的重要性,反对简单粗暴的手段,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性关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