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萍》
《萍》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尽日流萍,谁原造化情。

可怜无用物,偏解及时生。

泥滓根萌浅,风波性质轻。

晚来堆岸曲,犹得护蛙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及时(jí shí)的意思:指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时机恰当,不拖延,不耽误。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流萍(liú píng)的意思:形容没有固定依靠、漂泊无定的状态。

泥滓(ní zǐ)的意思:指泥土、污泥等脏东西。

偏解(piān jiě)的意思:对事物的理解或解释存在偏差或错误。

蛙鸣(wā míng)的意思:形容声音微小、无人注意或无足轻重。

晚来(wǎn lái)的意思:迟到、来晚了

无用(wú yòng)的意思:没有用处,没有价值,无效

性质(xìng zhì)的意思:指事物所固有的本质、特点以及品质。

用物(yòng wù)的意思:使用物品或工具。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水中的藕草(萍)景象,通过对萍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万物更新换代哲理的感悟。

“尽日看流萍”表达了诗人对萍生长环境的细心观察,这种观察不仅是视觉上的,更蕴含着对生命过程的深刻理解。"谁原造化情"则是在探寻自然界中生命产生、成长的根本原因,似乎在追问造物主的初衷。

“可怜无用物,偏解及时生”一句中,“可怜”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看似没有大用却能适时生长的萍的同情和赞赏。这些生命体虽然在人类的价值观中被视为“无用”,但它们依然能够在恰当的时刻绽放,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与生命力。

“泥滓根萌浅”形象地描绘了萍生长于水中的环境,它们的根系并不深邃,但却能适应这种生活方式。"风波性质轻"则透露出萍对周遭环境变化的顺应能力,尽管风浪可能会影响它们,但它们轻盈的生命力使得它们能够承受这些自然的考验。

“晚来堆岸曲”描述了萍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弯曲的岸边景观。"犹得护蛙鸣"则表明尽管萍本身微小,却能为其他生命体(如青蛙)提供庇护之地,让它们在这里安然地生活和发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与适应性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生命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忆王孙 咏柳

一株闲伴霜陵桥。
斜倚东风学舞腰。
游子寻春骏马骄。
欲魂销。
和雨

(0)

朝中措 桃源图

桃源传自武陵翁。
遥隔白云中。
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
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
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0)

忆王孙 渔者

悠悠长是白云间。
猿鸟渔樵共往还。
倚个乔松看远山。
少机关。
世上

(0)

临江仙 春暮

燕子穿帘深院静,画阑飞絮蒙蒙。
砌苔柔绿衬残红。
问春何处,移在柳阴中。
老至十分诗思减,膝间闲理丝桐。
曲终声尽意无穷。
杜鹃开了,

(0)

卜算子·夜月照西风

夜月照西风,露冷梧桐落。
扬子江头朔雁飞,黄葛终难着。
促织吊青灯,远梦惊初觉。
拟抚窗前绿绮琴,寂寞无弦索。

(0)

少年游 次韵

顶中玄发已成丝。
回首不如归。
浪宕人间,蹉跎岁月,清梦绕西池。
百年光景无多日,七十古来稀。
物外闲身,眼前尘事,休把误心期。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