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塞二首》全文
- 注释
- 身驱:身体。
汉马:汉朝的马。
踏:踩踏。
胡霜:胡地的霜雪。
劳生:劳累的生活。
祗:只。
自伤:自我哀伤。
气候:天气。
愈:更加。
人愈北:人们越往北。
征雁:南飞的大雁。
随阳:跟随阳光。
- 翻译
- 骑着汉朝的马走过寒冷的胡地霜雪,常常感叹劳累一生只能自我哀伤。
天气越是寒冷,人们越往北迁移,还不如南飞的大雁懂得跟随阳光。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过塞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身驱汉马踏胡霜"形象地展现了战士在寒冷的边疆骑马行进,忍受着风霜的侵袭,生活异常艰苦。"每叹劳生祗自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辛劳一生的感慨,以及对自我命运的深深哀叹。
接下来的两句"气候愈寒人愈北,不如征雁解随阳"进一步深化主题,气候的严寒和地理位置的偏远让人更加感到生活的艰难,而大雁却能随着阳光南来北往,自在飞翔,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个人体验,寓言式地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马参戎游鸣沙山月牙泉歌
敦煌城南山鸣沙,中有大泉古渥洼。
后人好古浑不识,但从形似名月牙。
或为语言偶相类,听随世俗讹传讹。
我稽志乘分两处,古碑何地重摩挲?
参戎马公偏好道,茸修古庙山之阿。
约日驱车同访胜,一泓清漪月钩斜。
堆沙四面风卷起,人来坐坠寂无哗。
忽闻沙里殷殷响,声似渔阳鼓掺过。
人道神灵不可测,英物未许人搜罗。
汉武当年产天马,万晨沙场战马多。
何如今日成陈迹,沙不扬尘水不波。
渥洼渥洼是与否,我还作我鸣沙山下月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