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墨云生石,濡毫花弄池。
若作王郎论,应从四璧窥。
这首明代诗人李孙宸的《赋得砚》以“阴山有紫玉”开篇,巧妙地将砚台与珍贵的紫玉相联系,暗示了砚材的珍贵与独特。接着,“剖璞更多奇”,点明了砚石经过切割后展现出的奇异之美,引人遐想。
“染墨云生石,濡毫花弄池。”这两句生动描绘了使用砚台时的情景,墨汁在砚石上如同云雾般弥漫,笔毫在水中轻轻搅动,仿佛花朵在池中绽放,形象地展现了文房四宝在创作过程中的和谐与美感。
“草玄知不负,守黑欲何为。”这里运用了“草玄”这一典故,意指文人墨客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同时也表达了对砚台品质的肯定。而“守黑”则可能暗喻了文人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追求。
最后,“若作王郎论,应从四璧窥。”借用典故,暗示如果要评价砚台的价值,应当从其四壁的细节入手,强调了观察事物应细致入微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不仅展现了文房四宝的美学价值,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文人风骨和精神追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