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筹国(chóu guó)的意思:筹备国家的事务,即筹划国家大事。
德政(dé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或统治者以道德为准则,依法治国,为民众谋利益的政治措施和行为。
焚草(fén cǎo)的意思:焚草意指烧毁草木,形容决心毁灭一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篝灯(gōu dēng)的意思:篝灯是指在夜晚点燃的篝火或灯火。在成语中,篝灯比喻辛勤努力的工作,也指夜以继日地学习。
国事(guó shì)的意思:指国家大事或国家事务。
蛮方(mán fāng)的意思:指采用粗暴、野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
南夷(nán yí)的意思:指南方的蛮夷之地,也泛指边远地区。
去思(qù sī)的意思:去除杂念,静心思考。
随时(suí shí)的意思:任何时间,没有限制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炎风(yán fēng)的意思:炎热的风。
瘴雨(zhàng yǔ)的意思:指瘴疠流行的时候下的雨,也用来形容灾难连绵不断。
杖节(zhàng jié)的意思:指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夜。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夏原吉所作的和诗,表达了他对前任官员治理南方边疆的敬佩与感慨。首句“昔年杖节抚南夷”描绘了那位官员持节南下,面对恶劣环境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其不畏艰险的形象。次句“瘴雨炎风肯惮危”进一步强调了他在艰苦条件下的勇敢与责任感。
“每夜篝灯筹国事”写出了他夜晚仍不忘国家大事,勤奋思考,谨慎行事,生怕被人知晓,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敬业。诗人提到“蛮方已喜标铜柱”,意指那位官员在当地设立界碑,象征着边疆的稳定和朝廷的威望。“汉殿重看赐玉枝”则暗示了朝廷对他的肯定和赏赐,象征着他的政绩受到认可。
最后两句“恨乏坚壌付彝老,为镌德政去思诗”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找到像“彝老”那样能记录并传承这些德政诗篇的遗憾,希望后人能铭记这位官员的高尚品德和政绩。整首诗赞扬了官员的功绩,同时也流露出对后继者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