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席李上舍去智寿四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屡:多次,常常。
大手占伦魁:才子中的佼佼者,拔得头筹。
槐市:古代京城长安的一个市场,也是学者聚集之地。
英声:杰出的声誉,名声。
肯:愿意,不。
鳣鲂:鳣指鲤鱼,鲂指鳊鱼,比喻有才华的人。
尺水:极小的水,比喻微小的名利。
鹍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志向远大。
化天池:比喻实现宏图大志,像鹍鹏那样翱翔于广阔的天地。
- 翻译
- 他多次在才子中拔得头筹,名声早已在京城槐市传扬。
他不愿与鳣鲂(比喻才能出众的人)争夺微小的名利,志向高远,如同鹍鹏展翅,即将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古典美感的诗作,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对师长席位的眷恋以及对智慧与寿命的追求。
“屡将大手占伦魁”,这里的大手可以理解为强有力的支撑或是指引,伦魁则是古代用来量度宇宙秩序和人间法度的工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希望得到导师的指导。
“槐市英声早四驰”,槐市可能指的是书院或学府,英声则是高尚的声音。诗人提到这里,是在描绘学习之地的氛围以及知识传承的场景。"早四驰"表达了时间上的紧迫感,或许是在强调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肯与鳣鲂争尺水”,这句话则是比喻诗人愿意像鱼儿一样在知识的河流中挣扎求生,争取每一丝智慧。鳣鲂为古代对鱼的一种称呼,而"争尺水"则形象地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
“鹍鹏行矣化天池”,鹍鹏是古代神鸟的名字,常用来比喻才华出众的人物。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自比,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像神鸟一样飞扬,或许是在表达对自己学术成就的一种期望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师长席位的怀念,以及对智慧与寿命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知识学习的执着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山亭
诸峰不及此三峰,翠影多年路未通。
野老传来无地主,神仙留待与山翁。
雕弓射灭虎狼迹,长剑劈开荆棘丛。
吏引旌旗先险阻,匠营楼阁出虚空。
藤萝叶暗初无日,松桂枝新渐有风。
下濑将军微举职,安南都护远输忠。
商誇合浦珠胎贱,民乐占城稻谷丰。
火炬影沉山岸北,潮声流过郡城东。
四时收印来无定,终日开尊望不穷。
玉版淡鱼千片白,金膏盐蟹一团红。
云台志节悲歌外,铜柱封疆醉眼中。
所惜溪头好崖石,只书诗句不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