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中秋夜》
《客中秋夜》全文
明 / 龚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仲秋十日,此夜已三更

蕉叶兼梧叶,风声杂雨声。

故园断梦逆旅未归情。

无那庭阶下,蛩音响到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断梦(duàn mèng)的意思:指在梦中突然醒来,梦境破碎,无法继续做梦的状态。

风声(fēng shēng)的意思:风声指的是风吹过的声音,也比喻传言、谣言等。

故园(gù yuán)的意思:指故乡或家乡。

蕉叶(jiāo yè)的意思:指蕉叶的形状,比喻事物的片面或表面现象。

逆旅(nì lǚ)的意思:逆旅指的是逆流而行的旅途,比喻走上与大多数人不同的道路,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庭阶(tíng jiē)的意思:指家庭的门阶,比喻家境贫寒。

无那(wú nà)的意思:没有那么;并非如此

音响(yīn xiǎ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洪亮。

仲秋(zhòng qiū)的意思: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客中秋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在中秋之夜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两句“仲秋才十日,此夜已三更”点出时令,虽是中秋刚过十天,但深夜的寂静和寒冷已经来临。接下来,“蕉叶兼梧叶,风声杂雨声”通过描绘窗外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秋夜的凄凉与寂寥,风声雨声交织,如同诗人内心的孤寂。

“故园初断梦,逆旅未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刚刚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在异乡漂泊,那份思乡之情更加浓烈。最后两句“无那庭阶下,蛩音响到明”,以庭院中的蟋蟀声作结,暗示了诗人彻夜难眠,直到天明,那哀怨的虫鸣声仿佛在耳边回荡,增添了诗的凄清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中秋夜的景物和声音,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龚诩

龚诩
朝代:明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
猜你喜欢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其二

海鸟薄鲁羞,代马愁南辕。

佳城郁苍苍,况在青门边。

长跽却辞去,一日渝百年。

彼草犹青青,纡回墓门前。

(0)

杪秋杂感·其三

才拙官宜罢,家贫子亦无。

生涯违左计,迂步狎泥涂。

落落馀今日,悠悠此丈夫。

愁边霜叶脱,独立一长吁。

(0)

拜远祖墓

广原何漠漠,千里横逶迤。

大河迎其东,长冈承其西。

中有远祖坟,五冢相肩随。

不知几何年,石马犹未攲。

方士厌王气,脉凿顶且灰。

镇金曾未渝,芒砀神龙飞。

岩岩泰山下,适得三公奇。

(0)

行路难二首·其二

吾闻泰山之巅不可以走马,吕梁之壑不可以荡舟。

伯昏下垂二分足,丈人被发且习流。

乃知岩形外张非至险,至险伏在阴之幽。

我将探索之,不可得其繇。

前揖问夫子,劝我长归休。

(0)

豫章行

侵晨上北山,北山行采薪。

蓬蓬豫章木,不惜施斧斤。

百年一日尽,宛转同飙尘。

从君绝我干,慎毋绝我根。

我根蟠黄泉,绝之厚地穿。

(0)

东阁官梅十咏补遗·其二

竹树阴阴羃四郊,新晴刚见远山坳。

东皇消息官衙早,几点新红出碧梢。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