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傲骨(ào gǔ)的意思:指人的骨气高傲,不屈服于困难或压力。
贝叶(bèi yè)的意思:贝叶意为贝壳的叶子,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东西。
侧耳(cè ěr)的意思:偏向一边听,形容人有意地倾听或留心。
城头(chéng tóu)的意思:指在城墙上,多指在高位上。
成寐(chéng mèi)的意思:指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快速入睡或沉睡。
荒鸡(huāng jī)的意思:指鸡飞走了,形容事物荒废或人离开了。
讲席(jiǎng xí)的意思:指讲学、演讲的地方或场合。也指讲学的职位或讲学的权威。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经霜(jīng shuāng)的意思:经历严寒,经受风霜的考验。
空林(kōng lín)的意思:指树木凋零,森林荒芜,没有生气。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栖心(qī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动物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心灵得到安定和满足。
雾散(wù sàn)的意思:雾散是指雾气消散,形容困惑、迷茫的事物逐渐明朗化或疑虑、误会等逐渐消除。
吴钩(wú gōu)的意思:吴钩是一个古代兵器的名称,也用来形容人物的才能或技艺出众。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贝叶经(bèi yè jīng)的意思:指对经书的一种形象比喻,比喻只看表面,不深入理解。
- 鉴赏
这首《秋日宿僧舍》描绘了诗人何巩道在深秋时节,于僧舍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寂。首句“雾散空林雨自收”,雾气消散,林间一片清新,雨水也似乎随着雾的消失而停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寻僧尽日上西楼”则展现了诗人为了寻找僧侣,从早到晚都在西楼上徘徊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孤独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栖心对佛难成寐”,面对佛像,诗人的心灵虽有所寄托,却难以入眠,暗示了内心的纷扰和对现实的无奈。“傲骨临风易感秋”一句,通过描述诗人面对秋风时的傲然姿态,表达了他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贝叶经霜翻讲席”,贝叶是古代用于书写佛经的材料,此处借指佛经。诗人翻阅着经书,经霜后的贝叶更加显得庄重和沧桑,象征着佛法的深厚与时间的沉淀。“砧声随月过城头”,夜深人静之时,远处传来捣衣声,随着月光传至城头,增添了几分凄凉与思乡之情。
最后,“几回欲把吴钩舞,侧耳荒鸡四五筹”两句,诗人欲拔剑起舞,以排遣心中的愁绪,但最终只能侧耳倾听远处传来的鸡鸣,仿佛是在提醒他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宗教、时间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雨霖铃.舟次闻虫
虫声低切。正兰舟向,沙际初歇。
谁知乍暖春气,先知道了,草根偷发。
漫说篷阴细透,胜流水呜咽。
早惹起,池馆相思,一绿窗纱别来阔。
人间若个春来别。尚不教、孤负花时节。
看看百花生日,无恙是、好花圆月。
且自商量,裙幄花凐,琐碎都设。
肯等到、天际归舟,早共加餐说。
行香子.时三鼓矣,欹枕不寐,感旧成章,凄绝之音,几难卒读
春在谁边。人在谁边。更东风、吹向谁边。
迢迢山海,觅遍涯巅。是奈何花,奈何酒,奈何天。
比翼难连。镜影难圆。柳丝丝、枉自缠绵。
向楼头怅望,一缕情牵。奈月如魂,魂如梦,梦如烟。
六丑
正孤帆半卷,向十里、青山吹笛。
送春未归,移舟先送客,客去春寂。
怕说江南路,路旁丝柳,颤垂垂千尺。
山程水驿牵行色,梦里惊波,瞿唐远谪。
回头太湖遥隔,剩愁鬟七二,空际凝碧。春归谁惜。
恰浮家泛宅。怪底飞红早,难再觅。
疏钟慢打云隙,遍孤山寺外,夕阳如泣。
愁深浅,酒怀宽窄。
都分付、一剪吴淞腻染,娟花微湿。
风飘去,莫问踪迹。待夜潮、暗长还吹送,冲烟片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