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叶初翻砌,寒池转露沙。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杨 著 别 业 唐 /耿 湋 柳 巷 向 陂 斜 ,回 阳 噪 乱 鸦 。农 桑 子 云 业 ,书 籍 蔡 邕 家 。暮 叶 初 翻 砌 ,寒 池 转 露 沙 。如 何 守 儒 行 ,寂 寞 过 年 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过年(guò nián)的意思:指过农历新年,即庆祝新年到来的活动。
回阳(huí yáng)的意思:指阳气重新出现或恢复,用来比喻情况好转或病情康复。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柳巷(liǔ xiàng)的意思:指人口稠密、街巷纵横交错的地方。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农桑(nóng sāng)的意思:指农田和农村,也泛指农民和农耕生活。
儒行(rú xíng)的意思:指儒家的行为和作风,即儒家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书籍(shū jí)的意思:
[释义]
(名)书(总称)。
[构成]
并列式:书+籍
[例句]
收藏书籍。(作宾语)
- 翻译
- 柳树成荫的小巷斜通向水边坡地,夕阳余晖中乌鸦嘈杂鸣叫。
农事和蚕桑是他们的主要产业,书香门第则像蔡邕之家。
傍晚时分,落叶开始覆盖台阶,寒冷的池塘水面泛起沙痕。
如何坚守儒家的品行,在这孤寂中度过岁月呢?
- 注释
- 柳巷:柳树成荫的小路。
陂斜:水边的斜坡。
回阳:夕阳。
噪乱鸦:乌鸦嘈杂鸣叫。
农桑:农业与养蚕。
子云业:指农耕生活。
书籍蔡邕家:比喻有学问的家庭。
暮叶:傍晚的落叶。
翻砌:覆盖台阶。
寒池:寒冷的池塘。
露沙:露出水面的沙粒。
守儒行:坚守儒家行为准则。
寂寞:孤独、寂静。
过年华:度过年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末冬初的景象,环境氛围给人以静谧和寂寞之感。首句“柳巷向陂斜”表明柳树成行,叶子开始萎黄,随着季节的转换而渐渐枯萎。"回阳噪乱鸦"则是描写夕阳下的乌鸦啼叫声,不仅是对环境氛围的刻画,也映射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接着,“农桑子云业”指的是农业生产即将结束,转入室内进行纺织等活动的场景。"书籍蔡邕家"则显示诗人可能是位学者,对于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与著名学者蔡邕相提并论。
在“暮叶初翻砌,寒池转露沙”中,暮色的树叶开始覆盖在长满杂草的小路上,而寒冷的水塘边缘积累着薄冰,这些景象都烘托出一种秋末的萧瑟感。
最后,“如何守儒行,寂寞过年华”则是诗人对于如何坚持自己的学问和品德操守感到困惑,同时也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淡漠。这里的“儒行”可能指的是儒家学说或是诗人的个人修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修养的重视与困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子壮秪觉幼,子学秪觉迟。
二子忽颀然,语离又作悲。
今年来官下,二子暂我随。
悬知住不久,且复相从嬉。
鹤书自天降,槐花呼汝归。
伯也恐我愁,愿留不忍辞。
仲也惨不释,飞鸣思及时。
岂有凤将雏,雏长禁其飞。
决焉遣还家,一笑更不疑。
傍人怪无泪,泪入肝与脾。
登南州奇观,前临大江浮桥,江心起三石台,
梅边楼阁海边山,银竹初收霁日寒。
看著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
读唐人于濆、刘驾诗
刘驾及于濆,死爱作愁语。
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
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
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
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
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
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
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
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