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过竹堂》
《秋日过竹堂》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爱此萧条市声山门不厌频登。

破除尘梦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尘梦(chén mèng)的意思:指人生的梦幻和虚幻的事物。

除尘(chú chén)的意思:清除尘土,净化心灵。

风味(fēng wèi)的意思:指某种具有特色的味道或特殊的风格。

高踪(gāo zō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

看竹(kàn zhú)的意思:观察竹子

破除(pò chú)的意思:消除、去除

秋光(qiū guāng)的意思:秋天的阳光。形容秋天的景色明亮而温暖。

山门(shān mén)的意思:指山脉中的门户,也比喻进入某个地方或机构的入口。

市声(shì shēng)的意思:指城市中繁忙的喧哗声音。

先哲(xiān zhé)的意思:指古代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的先贤。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兴怀(xīng huái)的意思:心情愉快,兴致高昂。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妆点(zhuāng diǎn)的意思: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鉴赏

这首《秋日过竹堂》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访竹堂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联“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喜爱之情。山门作为进入自然的门户,诗人不厌其烦地多次攀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颔联“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探访竹林的情景。在竹林中,诗人仿佛能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与清风、竹影、僧侣共同享受这份闲适与宁静。这里的“破除尘梦”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世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颈联“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则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雨后的秋日,短小的菊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而樽前的新橙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与雅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品味。

尾联“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贤哲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未能达到他们高度的自谦之意。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文化遗迹,诗人不仅抒发了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也暗含了对自己追求更高境界的期许。

整体而言,《秋日过竹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寄潮州宋上木太守

二十年来名甲科,云间华望郢中歌。

骚坛到郡声逾籍,诗思为官政自和。

挥翰珠光凌夜出,褰帷山翠面南多。

因风黄鹄东飞去,为说朝台有薜萝。

(0)

走笔因柬止言澹归二上人

郁郁谁能滞此乡,飞鹑走狗共津梁。

钩辀笑客行不得,灵寿扶吾当自强。

句漏洞中期葛令,扶摇枝上过云将。

寄声白足同心侣,古月明灯何处堂。

(0)

寄钱牧翁

虞山远见紫芝荣,鹤发人间有老成。

眉宇欲开枚叔赋,齿牙曾忝谢公情。

缥缃字化千编蠹,丝竹歌残百啭莺。

谁共容台高典礼,钧天回首醉咸英。

(0)

赋得秋水寄怀友人

无限秋天色,偏于秋水多。

风高太液雁,月满洞庭波。

最彻庄生理,堪邀孺子歌。

自从南浦别,春去却如何。

(0)

同循州车世之咏一长命人得轩辕集

荒涂纡逸轨,抗手问轩辕。

独有玉书要,空留金阙恩。

韬精竹叶酒,散发扶桑暾。

客自罗浮至,应知羽士魂。

(0)

遥送孙无言自扬州还黄山

维扬不久客,故里有黄山。

厌听竹西唱,欲怡松际颜。

鸾高方解啸,鹤在更知还。

望以罗浮月,寥寥天地间。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