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车轮(chē lún)的意思:车轮是指车辆上的轮子,比喻事物的不断变化或轮番交替。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何限(hé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限度,无所不包
路口(lù kǒu)的意思:指两条或多条道路交会的地方。
慢行(màn xíng)的意思:指行走或行动慢慢地进行。
门向(mén xiàng)的意思:门向指的是门的方向,也引申为人的志向和行为方向。
问津(wèn jīn)的意思:向人请教或求助,寻求帮助或指点。
西笑(xī xiào)的意思:形容笑声大、声音洪亮。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知津(zhī jīn)的意思:指明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能够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或解决问题。
驻车(zhù chē)的意思:指停车或停留。
- 翻译
- 在三岔路口停下车子,不必惊讶多次询问路途。
出门时笑容满面向西去,匆忙赶路的人并不像悠闲漫步者。
- 注释
- 三叉路口:指三条道路交汇的地方。
驻车轮:停车停留。
知津:知道道路情况。
更问津:再三询问路径。
何限:何止,岂止。
出门:离开家门。
向西笑:面带微笑向西行。
忙行:匆忙赶路。
慢行人:悠闲步行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收录在《全宋词》中。它描绘了诗人在出行过程中的心境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这四句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首句“三叉路口驻车轮”描绘了一幅停滞在路口的画面,车轮停滞在三叉路口,给人一种时间静止、选择困难的感觉。接着“莫讶知津更问津”,诗人似乎在询问渡口的情况,但并非真正关心,而是表达内心的迷茫和徘徊。
第三句“何限出门向西笑”中,诗人似乎做出了选择,决定出发,但那笑容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情感。最后一句“忙行不似慢行人”,通过对比快慢两种行走速度的人,强调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心境和行走节奏。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是对生命选择的一种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东坡梅花诗韵今年雪多梅开不甚畅为花解嘲复以自解云耳·其三
主人被谑如摧槁,空庭百匝愁颠倒。
抗颜也作花忠臣,摘叶披枝恐花恼。
贮君玉照金谷之堂,山骄石佞君开早。
贶君和羹驿使之辞,调卑格弱君言好。
我无红碧为君妍,莎台莓榭躬除扫。
宋砚蜀纸李廷圭,折枝貌得花韵老。
荣枯开落等一观,自觉与花非草草。
月沉风止两无言,一方积雪照冥昊。
秦中杂咏·其一
荒草披秦殿,秋花缀汉城。
我行南山道,如阅古图经。
遗迹依稀是,长老失其名。
一步一伫思,断垒谁缔营。
又如稽蠹简,冥搜损心精。
虽以意推求,边傍非故形。
西都赋所载,一一尽歌倾。
飞燕旧舜处,田夫扶来耕。
沉香旧亭子,湖石尚娉婷。
清风发虚窍,其中有性灵。
和钟君威花字
官贫僻冶游,僧贫僻种花。
两贫戏问取,身困意何奢。
数亩葡萄棚,下马如到家。
良朋递指引,佳会屡停车。
竹石能几何,使我心忽遐。
自来悭饮者,咽酒亦如茶。
瓮瓶高累累,腹罄卧平沙。
欢呼达迄半,一里无栖鸦。
藻文沾白帢,禅榻倒乌纱。
衫栏沽酒尽,或恐到袈裟。
蔡画史蓉溪写真
海内几人善写真,蔡君写真独写神。
有如天马遇伯乐,牝牡骊黄焉足陈。
我昔南游见刘子,知君久擅丹青美。
曲江邂逅君谓何,杖剑从征赴淄水。
瞥然不见逾十年,岂料重逢韶石边。
掀髯慰藉顾未已,写我丑貌当囱前。
朱袍象笏礼数异,阿睹雍容神气全。
家人一见皆绝倒,始信时名非浪传。
王公秉节震江右,器业寻常难出手。
军行左右必君俱,太似良方不离肘。
迩来又见半洲公,忘势无誇五人友。
长笺满幅写赠言,珠璧辉联亚琼玖。
多君无钱不谋利,多君无官不慕荣。
酒酣适意在山水,龌龊翻为君所轻。
兴来拿舟恣远征,西楚东吴不计程。
诗情画意每相发,笔底时看逸气横。
韶阳逋客鬓垂□,懒拙更堪多忤时。
浃旬不饮三杯酒,终岁不吟三首诗。
感君旧爱故不浅,乞我新诗安得辞。
鱼虾蚓蛭漫拾取,寄君聊慰别来思。
《蔡画史蓉溪写真》【明·符锡】海内几人善写真,蔡君写真独写神。有如天马遇伯乐,牝牡骊黄焉足陈。我昔南游见刘子,知君久擅丹青美。曲江邂逅君谓何,杖剑从征赴淄水。瞥然不见逾十年,岂料重逢韶石边。掀髯慰藉顾未已,写我丑貌当囱前。朱袍象笏礼数异,阿睹雍容神气全。家人一见皆绝倒,始信时名非浪传。王公秉节震江右,器业寻常难出手。军行左右必君俱,太似良方不离肘。迩来又见半洲公,忘势无誇五人友。长笺满幅写赠言,珠璧辉联亚琼玖。多君无钱不谋利,多君无官不慕荣。酒酣适意在山水,龌龊翻为君所轻。兴来拿舟恣远征,西楚东吴不计程。诗情画意每相发,笔底时看逸气横。韶阳逋客鬓垂□,懒拙更堪多忤时。浃旬不饮三杯酒,终岁不吟三首诗。感君旧爱故不浅,乞我新诗安得辞。鱼虾蚓蛭漫拾取,寄君聊慰别来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1867c706e354d08289.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