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新安江至钱塘舟行绝句·其六》
《自新安江至钱塘舟行绝句·其六》全文
明 / 李流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喜看沙鸟人立,怕见山猿连臂来。

闻道三声客泪,此中客泪不须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客泪(kè lèi)的意思:指客人离别时流的眼泪,表示客人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连臂(lián bì)的意思:互相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人立(rén lì)的意思:指人站立的姿势,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直立,意味着人的威严和坚定。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沙鸟(shā niǎo)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不屈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迎人(yíng rén)的意思:热情地欢迎人们,对人友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从新安江至钱塘江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喜看沙鸟迎人立”,以“喜”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喜爱之情,沙鸟似乎在欢迎诗人,站立于岸边,画面生动而温馨。次句“怕见山猿连臂来”,则通过“怕”字,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猿猴的微妙情感,既有亲近之意,又带有一丝戒备或敬畏,形象地刻画出自然界的生动与神秘。

“闻道三声催客泪”,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这里的“三声”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声音,如猿啼、风声或是其他自然界的声响,它们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引发了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释放。最后一句“此中客泪不须催”,则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自我控制与理解,即使外界的触动再强烈,他也不愿轻易让泪水流出,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坚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状态。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得益彰,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作者介绍
李流芳

李流芳
朝代:明   字:长蘅   号:檀园   籍贯:六浮道   生辰:1575~1629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你喜欢

瓜步

瓜步荒烟上远墟,金焦南望赋归欤。

乱鸦正掠斜帆过,寒柳黄于二月初。

(0)

捣衣曲

梧桐落金井,蟋蟀鸣房帏。

风物凄以变,逝晷不能追。

自从俦侣乖,梦寐想容徽。

含情理瑶翠,开箧视裳衣。

曳带下空櫩,缓步出中闺。

秋砧勤拂拭,急杵繁且哀。

响随凉飙起,思逐孤云飞。

挥手难为忆,顾影空自依。

(0)

赵次珊馆长重葺舫斋用朱椒堂韵自述属和·其一

议兵尺籍亦空虚,莫愧荆卿剑术疏。

楚国丘墟留宋赋,汉家忠孝属班书。

朔风忽送高斋雁,斜日微噞浊水鱼。

羡杀昔贤悲夜雨,寂无情感到胥馀。

(0)

雨宿偏岩子

舟人知风雨,泊舟偏岩子。

日脚漏微红,电光闪黯紫。

茅屋两三家,大风撼不已。

山川杳霭中,云树模糊里。

行人擎破伞,唤渡候江汜。

渔父棹船来,披蓑卖鳊鲤。

米颠坐泼墨,一幅好山水。

(0)

寄怀于次棠师

跃马横戈事总虚,辞家剩有一囊书。

深尝世味文难信,沈醉离怀酒不如。

幕上春风巢燕子,江边秋水梦鲈鱼。

他时杯酒重逢处,好是黄花九月初。

(0)

送刘仲兰之呼兰

镏君镏君去不顾,寻师独入云深处。

秋风库叶一扁舟,斜日伊兰千里路。

庚寅之岁喜初逢,我与君家一巷中。

气象汪汪黄叔度,照人剪水点双瞳。

清谈从此留真赏,夜话篝镫时来往。

得逢好友旧盟心,欲索解人先鼓掌。

周簠秦彝汉瓦文,图书金石两纷纷。

画家自古传三昧,书法于今重八分。

蓦地祖刘中夜起,方觉雕虫技小矣。

男儿生长天地间,不能为将宜为使。

鬓发将凋可奈何,坐令勋业久蹉跎。

我闻此语为君壮,燕赵相逢慷慨多。

金源自古称雄郡,残碑断碣无人问。

偶然名士著名邦,斗觉山川增气韵。

此时耳热酒初酣,别绪唫秋与澹堪。

他日边云回首处,荻花枫叶满江南。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