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竟不还,罢骡亦归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跋涉(bá shè)的意思:艰难地行走、徒步艰辛地旅行。
北园(běi yuán)的意思:指北方的花园,比喻富饶美好的地方。
畚锸(běn chā)的意思:指劳动、干活的工具。
奔驰(bēn chí)的意思:指快速奔跑,形容行动迅速、疾驰的意思。
敝帷(bì wéi)的意思:指破烂的帷幕,比喻贫穷、卑微的境况。
鞭捶(biān chuí)的意思:用鞭子和棍棒进行殴打,比喻严厉惩罚或批评。
不食(bù shí)的意思:指不适合居住或生存的地方。
朝生(cháo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刚开始发展或刚刚出现。
短晷(duǎn guǐ)的意思:形容时间短暂,过得很快。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化本(huà běn)的意思:指将书本翻开,使之展开;也比喻事物展示出本来的面貌。
林薄(lín bó)的意思:指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能仁(néng rén)的意思:能够行善、有仁爱之心
鸟雀(niǎo què)的意思:鸟的种类。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气尽(qì jìn)的意思:指精神力量或体力耗尽,没有力气再继续下去。
前月(qián yuè)的意思:指上个月,表示时间的流逝。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山市(shān shì)的意思:山市是指偏僻的地方也能有热闹的市场,比喻人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仍然能够获得一定的乐趣。
省视(xǐng shì)的意思:节约、节省
生气(shēng qì)的意思:指人因愤怒或气愤而产生的情绪。
生宁(shēng níng)的意思:指人生活安定、平静,没有烦恼和忧虑。
瘦骨(shòu gǔ)的意思:形容人体非常瘦弱,没有肉。
罔觉(wǎng jué)的意思:罔觉指不知道,毫不知情。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相资(xiāng zī)的意思:指互相帮助、互相资助。
形骸(xíng hái)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形体。
异性(yì xìng)的意思:指与自己性别不同的人。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有生(yǒu shēng)的意思:指有生命的存在或有生活的人。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早夜(zǎo yè)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早晚、长久、一生、终身的意思。
中情(zhōng qíng)的意思:指掌握、了解事物的真正情况和内情。
中厩(zhōng jiù)的意思:中厩指的是马厩中的中间位置,比喻处于中等地位或中间状态。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瘗骡》,是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诗中以“瘗骡”为题,通过描述一只被主人长期虐待最终病死的骡子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人类对待动物态度的深刻反思。
诗的开头“灵蠢虽异性,造化本同理”,提出生命无论形式如何不同,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暗示了对生命的普遍尊重。接着“乘气各有生,茫茫竟何恃?”则提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问题,引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一朝生气尽,形骸共当委。”描述了骡子生命的终结,与生命开始时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下来“有骡在中厩,买自西山市。”引入了骡子的具体情境,揭示了它不幸的命运。
“家贫不食粟,瘦骨崚嶒起。”描绘了骡子因长期营养不良而瘦骨嶙峋的状态,体现了它生活的艰辛。紧接着“前月燕南行,病侄羁千里。”讲述了骡子被用于长途运输,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雨雪哉奔驰,早夜恣鞭捶。”进一步描绘了骡子在恶劣天气下被迫奔跑,遭受主人无情鞭打的情景,展现了它所受的残酷待遇。最后“游子竟不还,罢骡亦归死。”描述了骡子因主人的疏忽或放弃而最终死亡的命运。
“敝帷适相资,畚锸老省视。”写出了诗人对骡子的同情和悼念,用破旧的帷幕和工具为其安葬,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接下来“逮物岂能仁,中情自难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同情动物的遭遇,又感叹人类自身行为的不仁。
“念彼跋涉力,瘗之北园里。”点明了诗人将骡子安葬在北园里的决定,是对骡子努力和牺牲的纪念。最后“园中鸟雀喧,寒林薄短晷。”描绘了安葬地点的环境,通过鸟雀的喧闹和寒冷的树林,营造了一种哀伤的氛围。
“物生宁罔觉,嗟人乃如此。”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类对待动物方式的反思,指出即使动物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但人类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对待生命应持有更加仁慈和尊重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大像
□□未生时,先有此石岩。
一从下生已,□□□□□。
初发混沌窍,吐尽龙宫函。
嗟□□□□,巍坐当空嵌。
按足大地动,□□□魔芟。
丹青架楼阁,仅免苔藓缄。
上方见顶相,下方仰裙衫。
谁如福智人,独脱神鬼监。
龛灯集烟耀,天花坠云衔。
我行岂不遥,迫此十口馋。
叩门觅津梁,忽睹大力帆。
善哉此方俗,不解走巫咸。
仰佛何拳拳,盥佛何掺掺。
灵石兆三生,神感浃至诚。
我出唁佛语,谁能知圣凡。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