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田依垄峻,断藁布窠匀。
地薄惟供税,年丰尚苦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手持竹杖,前往农家所见的贫穷景象。"策杖农家去,萧条绝四邻"一句,通过“策杖”这一细节,传达出年迈之人步履蹒跚的形象,同时“农家”与“萧条绝四邻”的对比,展示了农村的荒凉和隔绝。"空田依垄峻,断藁布窠匀"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农田的荒废和杂草丛生的景象。“地薄惟供税,年丰尚苦贫”两句,揭示了农民即便在年成好时,也因土地贫瘠而无法摆脱贫困的现实。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刻画,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农民的艰难处境。诗人以深沉的感情和细腻的笔触,将农村的贫困和农民的辛酸生动地展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从艺术表现上看,诗中的意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策杖”、“萧条绝四邻”等细节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画面感,还增添了诗的抒情性。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强化了主题的表达,使人读之能深刻体会到农民的不易和社会的沉痛。
清游可以愈宿疾,梅花自能来好人。
嗅花徐步沙碛里,天风液液回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