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词碑石,以赞攸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碑石(bēi shí)的意思:指具有历史、纪念或象征意义的石碑。
庳下(bì xià)的意思:指低下、贫穷的境地。
不以(bù yǐ)的意思:不把...视为
成美(chéng měi)的意思:指事物变得美好或达到完美的状态。
大法(dà fǎ)的意思:指权威、法律、规章等。
讲读(jiǎng dú)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过程,特指读书时要有讲究、用心去读书。
揭揭(jiē jiē)的意思:揭开、掀开。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庙学(miào xué)的意思:指追求虚名、空洞的学问,或指学问浅薄、不实用的学问。
所处(suǒ chǔ)的意思:所处指的是所在的环境或位置。
先师(xiān shī)的意思:指先人、前辈,特指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和启示的老师或前辈。
严严(yán yán)的意思:非常严格、严厉
邺侯(yè hòu)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地位上超过了自己的本分,过分自负、傲慢。
用劝(yòng quàn)的意思:劝告、劝说。
在斯(zài sī)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在特定的状态或位置上。
- 鉴赏
此诗描绘了孔子庙宇的庄严与学术讲读的盛况。开篇“惟此庙学,邺侯所作”表明这座庙宇是由古时贤君邺侯创建的学府。接着“厥初庳下,神不以宇”则写出了当初庙宇尚未完善,神灵并不降临的场景。紧接着,“先师所处,亦窘寒暑”描绘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生活境况,他们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够坚守教诲。
“乃新斯宫,神降其献”表达了庙宇更新后,神灵降临,接受人们的祭拜。接下来的“讲读有常,不诫用劝”强调了孔子学说之重要,已经成为了人们自发遵循的规范。
诗中还赞颂了儒家学说的崇高和圣贤的威严:“揭揭元哲,有师之尊。群圣严严,大法以存。”并通过“像图孔肖,咸在斯堂”来表达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敬仰,他们的形象与教诲都被永恒地保存在这座庙宇中。
最后,“以瞻以仪,俾不或忘。后之君子,无废成美。琢词碑石,以赞攸始”表达了希望后世子孙能够继续记住并发扬光大这些学术与德行,将它们镌刻在石碑上作为永恒的颂歌。
这首诗不仅是对孔庙的一种描绘,更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赞美和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忆昔行·其一
忆昔花丛绝世人,含情宜笑复宜颦。
容华艳艳谁相比,拚却巫阳一片云。
若兰才调韩娥色,锦字回文心线织。
檀槽玉柱按梁州,缠头容易堆狼籍。
邀欢上客郁金堂,拂弦时误顾周郎。
祇道朱颜耀朝日,宁知鶗鴂妒年芳。
年芳一去如飘忽,漠漠绮尘封锦瑟。
翠被馀香俨尚留,彤管新诗从此毕。
鸣佩珊珊迟艳魂,惆怅难逢李少君。
东海仙楼扃玉户,北邙明月照孤坟。